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这几个信号告诉你,儿童身体协调出现了问题

观看集体活动时,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把视线放在表现很好或者表现不好的孩子身上,尤其是幼儿园的演出。

同样年龄的孩子,有的孩子肢体很协调,表演时自信大方;有的孩子却笨笨的,跟不上节奏,慌里慌张地才勉强把整场流程串下来。

久而久之,对他们的胆量和自信心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无论是动作缓慢跟不上节奏,还是容易被各种物件绊倒,其实都是孩子身体不协调所发出的信号。

那么,作为家长该怎么帮助他们提高身体协调性呢?老岳建议,以下这五点你要谨记!

孩子在爬行时保持的独特姿势,所作出的手脚并用四肢协调运动的动作,是最好的训练身体力量和身体协调的方式。

但因为爬行这个动作过于简单和易操作,所以过了爬行敏感期后孩子便不再爱爬了。

假如你的孩子还不到六岁,并且没有爬够800小时,那就继续让孩子爬。如果孩子不愿意爬了,家长可以花费心思设置一些新奇有趣的,或者具有挑战性的玩法,吸引孩子爬行。

比如,在前方放置一些他喜欢的玩具作为引导;利用枕头、毛毯、纸箱等物,在地板上布置出多变、充满刺激的“森林”,让孩子在其中随机应变,翻山越岭,钻爬山洞,追逐皮球等。

千万不要觉得不卫生或者孩子不愿意就放弃,只有爬行时长足够,孩子的身体协调性才能逐渐训练出来。

“感觉剥夺”就是指将人和外界的刺激高度隔绝,使我们的感觉系统不能接受外界的刺激信息。

放到日常生活中,就是不让孩子出去跑,不让孩子触摸,一切儿童主动去接收刺激的活动全部剥夺,取而代之的是让儿童被动地接受喂饭、穿衣等等。

这样的养育方式,未来将很容易导致儿童触觉学习不足,出现触觉敏感。并且这类孩子不喜欢参加活动,会失去很多锻炼身体协调性的机会。孩子缺乏锻炼,协调性自然也无法发展得更好。

所以,在带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拒绝过度包办、代办和限制,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穿衣,浇花、提东西、爬楼梯等等。

本体觉是触觉“下沉”的产物,是人体的一种“深感觉”。

它可以精确地提供给肌肉、关节这些部位的详细信息(比如肌肉是伸展还是收缩,关节是弯曲还是伸直)给脑部,以便脑部能够进一步下达精确的动作指令,指挥身体做出正确的动作。有了良好的本体觉,才能有良好的动作,并且在肢体操作上更加有效率。

本体觉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锻炼的结果。婴儿期的翻身、爬行,幼儿期的拍球、平衡训练,儿童期的跳绳、游泳等活动,都能很好地培养儿童的本体觉。

我们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其中左手左脚触摸到东西产生的感觉信息,最终会传到右脑;右手右脚接收的感觉信息,又会传递给左脑。

左右脑把信息交互分享,进行统合之后再发出命令,执行动作,依然是左边身体执行右脑发出的命令,右边身体执行左脑发出的命令。

左右脑分化越好,处理感觉信息,发出动作指令的效率和准确率就会更高,人的身体也就越来越灵活和协调。反之,身体的灵活性则会越来越差。

想要训练儿童的大脑双侧分化也很简单:

1.多带孩子爬楼梯,出门乘坐公交,提供身体双侧协调和负重类 游戏 ;

2.让孩子生活自理,并且多进行攀爬滚蹦跳、站卧行走立等各类户外活动。

儿童的外在表现,实则都是内在功能的显化。

大脑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做出整合处理,才能给身体下达相应的指令。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动作输出。比如,孩子的前庭、触觉、视觉等反应迟钝,或各个神经系统之间统合不良,都将导致动作输出不准确。

这就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注重儿童整体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正如老岳所说:“感觉统合是开启儿童成长的金钥匙。”感觉统合能力高的儿童,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能够更加轻易地应对;感觉统合能力低的孩子,在学习力、社交能力、胆量和自信心方面都将受到负面影响,生活相较也会更加辛苦!#儿童##感统训练##感觉统合失调##老岳讲感统##家庭 育儿 #

-THE END-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