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总结我国古代各朝代的文教政策,有什么共同点

文教政策是国家政府制定、颁布和实行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总方针或总策略,它体现了一定社会、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规定了办学总的指导思想,也影响着学校教育的体制、发展规模和侧重点,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纲领性意义。

1、西周以前: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完全是自然状态下的教育。教育与社会实践完全结合为一体,早期人类在生产劳动中获得经验、技能、知识以及行为规范。

2、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是一种文武兼备、知行合一的教育。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即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显著特征 。

3、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士人充分享受学术自由、精神自由与人身自由。 私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旧有的士庶界限。

4、秦代:书同文,车同轨。焚书坑儒,禁私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对秦代政策的评价:统一人们的头脑,思想专制,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5、汉代:重新允许各私家学派开办私学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选举,广取士。立五经博士,罢诸子博士。办太学,培养儒家人才。

6、魏晋南北朝:没有统一的文教政策,各学术自由发展,私学更加兴盛。设国子学,设分科大学,分科办学冲破了汉以来儒家学说垄断太学课程的局面,对隋唐的分科教育很有影响。

7、隋唐时期:科举实行,儒、佛并立,兼尊道教的政策。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学校等级性设置进一步明确。

8、宋代:重视科举,三次兴学,重视地方文教事业发展,注意儒家经书和社会伦理道德的普及。促进了宋代理学的发展;构成对官学教育的挑战,从而促进了官学的发展。

9、元代:笼络汉族人士,尊孔,尊崇理学。

10、明代:实行崇儒纳士,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与此同时,明朝统治者对人才又是百般猜忌,兴文字狱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

11、清代:尊孔读经,提倡封建的伦理纲常。笼络和利用汉族文人来缓和满汉之间的名族矛盾。提倡朱程理学形式的儒家学说。严禁社会结盟,大兴文字狱。严订学规。科考文体八股文,内容僵硬、不切实际。

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是统治阶级总的政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政策是一致的,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了为政治经济服务的作用,所有的文教政策都是以维护国家统治,为国家服务为基础的而制定的。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