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熊孩子出没,带娃出去玩,这些“防走丢知识”提前告诉孩子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1:22:39
孩子们已经放暑假了,不少家长会安排假期出游,大人放松下,也让孩子长长见识。但带孩子出去玩,大多是人多车多的地方,万一没带好孩子,很容易走丢。
说起走丢,想起之前朋友说过的她们家娃走丢的事儿,去年暑假,姐妹们趁着假期相约回了娘家,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大人们玩起了牌。
家里的三个小孩相伴出去玩了,结果回来时迷路了,等大人想起孩子还没回来,家附近哪儿都找不到,最后发动了很多人, 找了将近俩小时才找到,真是吓死人了 ,后来每次想起来都后怕。
那么,在暑假期间,不管是孩子们自己自己玩,还是大人带着孩子出去玩,怎么才能防止孩子走丢、万一走丢了怎么办?
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安全知识吧,尤其准备带孩子出去玩的家长,一定要挨着好好看一遍。
不仅大人要有这方面的安全意识,也要经常给孩子讲些安全防丢知识,或是经常给孩子一些提醒。
1、记住亲人的电话号码。
从孩子开始说话起,就教孩子 记住亲人的电话号 ,甚至多记几个。为了增强孩子识记效果,还可以针对性地进行通话练习。
一来增加孩子学说话的兴趣,二来也是防患于未然。
2018年在成都宽巷子东广场, 有一个小孩儿和妈妈走失 ,周围人帮忙报了警,小朋友看到警察蜀黍后镇定地说记得妈妈电话号码,就这样民警蜀黍帮他联系上了妈妈,并被妈妈安全接走。
2、 教孩子几个急救电话。
除了教孩子记住家人电话外,也要教孩子记些急救电话,比如火警119,医院急救电话120,报警电话110等。
万一在外面,孩子突然找不到家长了,就可以利用万能电话 “110” ,有效解决紧急情况。
3、 在外面要拉着家长的手、不离开家长视线范围内。
孩子都有好奇心,尤其在外面玩, 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 而自己独自跑开。
因此,平时家长也要经常提醒孩子,出门后拉好家长的手,就算自己跑着玩,也要不时地回头看看家长, 不脱离家长的视线范围。
4、和大人分开时,要通过安全有效的途径寻找。
比如带孩子去超市、商场,万一走丢,找不到家长,可以 去前台找服务员通过广播来寻找家长。
再比如带孩子 在户外游玩 ,可以在临行地点附近定一个紧急集合点,如果看不到彼此,都可以回到这个地方,等候家长,避免因慌乱着急到处乱走,增加找寻难度。
5、 有事需要求助,优先考虑穿制服的人员。
不要随便向身边人求助,大人都很难分辨不认识的人是否善良,更别说小孩子了。
可以向 警察、医生、军人、保安、清洁工、机关单位制服人员、穿校服的学生 求助,如果这几类人都没有,也可以考虑向年龄较大的老人、孕妇或带着孩子的父母进行求助。
6、 学会拒绝“陌生人”。
比如不吃陌生人的食品,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要陌生人的玩具,尽量不为陌生人“带路”,如果是陌生人给钱恳求带路就更要引起警觉。
7、 万一被不认识的人“纠缠”,要学会“自救”。
比如 大喊大叫 ,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和警觉,达到逃脱的目的。
如果被“坏人”强行带走,可以 制造“第三方”矛盾冲突 ,比如拉坏别人的东西、拉扯别人的衣服、推倒别人的车辆,甚至打骂不相干的人等等。
8、 在家或幼儿园做些相关演习。
有的幼儿园会有这方面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比如防丢防拐主题的,增加孩子的安全防护意识。
记得我儿子幼儿园,有一次就做了一个类似的小演习,安排一位不认识的老师来给孩子们糖吃,结果有一半的孩子跟着走了。
家长也可以在家和孩子们做些 类似的角色扮演 游戏 ,增强孩子应对危机经验。
带孩子出门时也可以做好预防,比如从穿着打扮,到电子设备等。
① 出门前 穿色彩鲜艳、易于辨认的衣服或亲子装 ,方便在人群中一眼看到孩子。
② 帮孩子做个“铭牌”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家长也可以帮孩子做个信息记录,也可为走失起到预防作用。
③ 年龄小的孩子,还可以出门准备 防走失手环或背包 ,把大人和孩子连着,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④ 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给孩子佩戴电话手表或手机。 现在的孩子都聪明了,使用电子产品有时候比大人还“溜”,因此可以给孩子配备带有定位、防丢的电子产品,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总而言之,平时做好预防是最重要的,从安全意识的建立、安全防护知识的学习,到具体的一些措施等,都要做到位,避免悲剧的发生。
你家孩子走丢过没有,或是你身边有没有认识的孩子走丢过,关于防走丢,你有哪些建议或经验,都欢迎来和家长们分享。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