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动作电位局部电位

当受到阈下刺激时,虽然不能引发动作电位,但它仍促使少量钠离子进入,引发局部的、幅度较小的去极化,这个现象局限于刺激部位,被称为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的特点包括:电位幅度小且呈衰减性,随传播距离增加迅速减小;强度可增,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具有总和效应,多个阈下刺激可在时间和空间上叠加,当去极化超过阈电位,便可能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

动作电位的传导在细胞膜上表现为无衰减的传播,沿神经纤维的轴突,通过跨膜的局部电流得以实现。当给予足够的刺激,轴突上的某点产生动作电位,膜内外电位瞬间反转,形成兴奋膜。兴奋膜与静息膜间的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导致膜内外去极化。当达到阈电位,钠通道激活,引发动作电位的传播,如同兴奋膜向前移动,实现双向传导。

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保持不变,因为去极化区域的移动和新动作电位的产生几乎保持钠离子平衡电位的幅度,这与传播距离无关。因此,即使传导距离增加,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会改变。

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差异显著,粗有髓纤维可以达到每秒100米,而细无髓纤维的传导速度可能低至每秒1米,这显著影响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

扩展资料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义的动作电位主要指峰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约为90~130mV,动作电位超过零电位水平约35mV,这一段称为超射。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一般历时约0.5~2.0ms,可沿膜传播,又称神经冲动,即兴奋和神经冲动是动作电位意义相同。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