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记载“三类分类法”的文献是( )

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提出的三类分类法,即以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为纲,统领各种中药的炮制。此法能反映炮制的特色,但不能包括炮制的全部内容。

  后世在此基础上演化出了五类分类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不水火制)。

  仅供参考

  《本草蒙筌》(公元1565年,明嘉靖44年)陈嘉谟编著。

  《本草蒙筌》是明代早期很有特色的中药学入门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一卷的开头,专门列出了自己曾经参考过的"历代诸家本草",其中,《本草蒙筌》赫然在目。

  陈氏鉴于当时所流行的几部《本草》不能适合他授徒的需要,正如他在本书的自序中说:“如《大观》(即《大观本草》)则意重而寡要;如《集要》(《本草集要》公元1495年,明弘治吕年,王纶编著)则词简不赅;至于《会编》(《本草会编》约在公元1523-1528年,明嘉靖2-7年,汪机编著),喜其详略相因,工极精密矣,借又杂采诸家而讫无的取之论,均未足以语完书也。”因此,他在《本草集要》等书的基础上吸取诸家之长,结合自己的体会,加以修订,计12卷。经7年时间,五易其稿而成。

  本书载药742种,内容有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品种鉴别、炮制方法、药性口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七情、服法等。其体裁是按声律写成对偶句,以便记诵。所以李时珍对本书的评价是:“颇有发明,便于初学,名曰蒙筌,诚称其实。”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