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肥西书院历史渊源

肥西地区历史上有一座由淮军将领刘铭传、刘子务等人共同创建的书院,名为“肥西书院”。这些将领们为了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筹集资金,购置了约1300石租田,并聘请了一位饱学之士担任山长,主持书院的教学工作。书院建立于清同治年间(1871年),他们还邀请了左宗棠题写“肥西书院”牌匾,以及同乡名臣李鸿章题写“聚星堂”匾额,使得书院在当地享有盛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书院的功能有所变化,曾先后成为“合肥西南五区联防公所”和“农村职业中学”。在动荡的岁月中,书院一度闲置,但人们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决定将它用于教育事业,这使得书院的经费得到了保障。刘氏聚族而居的大潜山下,刘氏家族对教育的贡献尤为显著,提供了大量桌椅板凳,支持书院的建设。

肥西书院的建筑规模可观,大门上挂着左宗棠题写的“肥西书院”四个大字,第三进屋内悬挂着李鸿章的“聚星堂”匾额。第四进是校务处和总务处的办公区域,第五进设有五个大教室,可容纳300名学生。周边环境优美,校前方是农田,屋后和右侧有小溪流过,四季皆有潺潺水声,绿树成荫,为学生提供了宁静的学习环境。在抗日战争期间,合肥沦陷,县府西迁,附近居住的教师解决了师资问题,使得肥西书院成为一处充满活力的知识殿堂。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