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有关莆仙戏的作文

中国传统音乐对我的影响从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到今天的音乐,音乐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影响 着一大批的人。 音乐也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成为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寄托, 音乐无形中也给人们带来了悲欢交加的触动。 中国传统音乐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而戏 曲中,我的家乡戏——莆仙戏,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 从小我就常常在奶奶的带领下来到戏园子, 可以说莆仙戏就是我最早接触的 传统的音乐,也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中国传统音乐。机缘巧合,我学了《中外音乐 史》这门课程,感受到民间音乐特有的魅力和令人前所未有的振奋,于是我开始 收集一些莆仙戏方面的资料,就我个人对其的了解简单介绍如下: 莆仙戏的音乐传统深厚,唱腔丰富,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遗响。莆 仙戏的声腔主要是“兴化腔”,它综合溶化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 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而形成,用方言演唱,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风 味的声腔。唱腔结构为“曲版连缀体”,男女同腔同调,本噪发音。旋律以五声 音阶为基础,徵调式、商调式居多,宫、羽调式次之。曲版丰富多彩,民间相传 “大题三百六,小题七百二”,其中源于唐宋大曲、唐宋词调、诸宫调、唱腔和 宋元南戏曲牌相同者有九百多支。 说完莆仙戏唱腔的丰富多彩,再说说莆仙戏乐器的鲜明特色。 早期莆仙戏的乐器很简单,如同宋元南戏一样只有锣、鼓、笛。鼓用大鼓, 锣称沙锣。锣鼓是节制舞台表演的,锣鼓经有三百多种,规矩严格。笛称笛管, 有芦笛和梅花二种。而后,随着莆仙戏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乐器丰富了莆仙 戏的乐器总类。莆仙戏最大特色的乐器是芦笛,亦称头管,传自古代筚篥。而梅 花,也名唢呐,同样是莆仙戏的主要乐器。 同样,乐器在莆仙戏里的演奏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从明代至今,兴化戏盛 行,戏班达 140 多个,莆仙人看戏就单单以铜锣来讲,莆仙戏锣鼓经共有五百套 以上,有谱可传者三百余套。 从明代至今,莆仙人看戏的热情有增无减,莆田竟出现家族为族人立下“不 许沿习俗非,听从妇女登山入庙看戏文”的家训。莆仙戏的演出活动总是和地方 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有多少次民俗活动,就有多少场莆仙戏演出,演出戏文与 民俗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很快溶为民俗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民间逢年 过节、婚寿喜庆或迎神赛会,都会演戏。 小时候,由于看不懂,就只有看热闹的份,关注的不是剧情与演技,而是道 具、戏服、热闹的场面。男孩子拾起树枝模仿武生耍枪弄棒。女孩子则倾慕女演 员们天仙般的戏服、头饰和挂坠。 当随着年纪和生活阅历的增加,我渐渐的能根据演员的服饰、脸相化妆等, 一下分辨、判断出谁是奸臣、谁是忠良、谁是恶媳、谁是小丑。被戏里的故事所 牵动, 情感完全融入了戏里, 为戏里人物的悲伤而悲伤, 为戏里人物团圆而开怀, 对于戏里的贤臣、好人被冤枉,总是愤愤不平。从戏里品出生活的味道,感受世 事的沧桑、 人情冷暖, 体会到正义将最终战胜邪恶, 感受到人间处处有真情真爱, 未来充满光明、幸福和希望。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儿女。 莆仙人对莆仙戏有着难解的情结。 《三打王英》 、 《春 草闯堂》 、 《团圆之后》 、 《朱弁回朝》 、 《王十朋苦妻》 、 《张协状元》 、 《王允献貂婵》 、 《刘智远》等等。这些精彩的故事,一代代口耳相传,在民众中流传开来了。 在这里,我希望莆仙戏这一民间传统能够永远流传下去,也希望所有的传统 音乐都源源流长。继续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