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仪地动仪复原的相关新闻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1:23:55
2011年4月,湖南省益阳市南县职业中专的语文教师黄佑军成功复原了张衡候风地动仪,并提交了专利申请,其设计独特,名为“带八条甬道固定都柱和推力板机关的张衡候风地动仪”[2]。(见图1:樽体外形,包括底、壁、龙首、甬道口、蟾蜍插孔和顶盖。)该地动仪由几个关键部分构成:
外壳:樽体外形,顶部有锥形盖子,上部有龙口,下部有蟾蜍插孔,以及八条相互连接的甬道。
八条甬道:八个区域由隔板、都柱和樽壁围成,对应八个方位,与龙口、蟾蜍插孔呈垂直对齐,以增强抗干扰能力。
中心都柱:位于樽底中央,固定连接,与隔板相连,形成稳定结构,并承受推力板机关的锤击。
感震机关:推力板机关,类似陵墓防盗机关和捕鼠笼的踏板机关,通过杠杆和传动机制,地震波触发后,都柱锤落下。
报震装置:由龙首、球丸和蟾蜍组成,确保即使八条机关同时动作,也仅有一只龙首球丸被击落,精确显示地震方向。
地震检测:地动仪的八条甬道分别对应八个方位,能精确测量震源方向。地震波通过甬道口传入,触发推力板机关,准确报震。
设计巧妙:候风地动仪的灵敏度极高,利用放大杠杆和推力板机关,即使轻微地震也能触发报震。
全方位监测:无论是震源中心还是相邻方位的交界线,地动仪都能准确判断地震方位。
扩展资料
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