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变化和含义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9:09:49
毋庸置疑,词语的释义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全世界所有的语言都是如此,根据一项统计,牛津大辞典每年删减和增加的条目要数万计,其中很多是在原有的词意上面增加了新的解释。
我们今天生活的年代能够明显感觉到词语的日新月异,互联网时代,很多新词被创造出来,也有很多词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真有点旧词新赋的味道。
现在大家说的很多词,其实它的意思已经跟最早的起源词意大相径庭了,流传下来的反而是这个词的第二意,而它的第一义已经失传或者弃而不用。
词语的变化跟社会人文的发展密不可分,词语的变迁实际上人类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人类价值观的一个体现,所谓一叶知秋,可以管中窥豹。
比如“隐私”和“公开”这两个词,我向他们的内涵和外延跟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
不要说当代和近代,就算古代的不同时期,这两个词的涵义也不尽相同。
放在今天,什么是隐私,什么是公开,每个人有每个人看法,甚至不同的族群和职业群体也有不同的定义。
医生对于这两个词的定义,恐怕就跟律师不同,律师对这两个词的定义又跟普通老百姓的定义不同。
更别说在文学家那里,这对词语可能是另外人们根本想不到的解释。 一个人的年龄算不算隐私,他的一些嗜好算不算,哪些资料可以公开,哪些又是作为隐私来受到保护的。
肖像权,著作权,这些是隐私吗?单单一个隐私这个词,就能让学者专家研究一辈子。 意思和公开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堑壕,在堑壕的这边,是随手可得的信息。
比如相貌,穿着,打扮,言谈举止,身材等等,在堑壕的那边是深藏在自己心里的那些,不想让外人知道的秘密。
可要是说秘密就是隐私的话,好像又有点牵强,因为“秘密”是有针对性的,对一个人保守的秘密,可能对另外一个人却是公开的。
到底如何定义隐私,可能还要遵循本人的意愿,它是主观性来判定的,当事人以为的秘密,就应该算作隐私了。
一个人不避讳说自己的年龄,工资、体重和健康情况,对他来说,这些都是可以公开的,而对另外一个人来说,他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就算作隐私。
普通人和公众人物对于隐私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作为公众人物,他需要把一些隐私给公众,因为公众人物需要大众的眼光追随,在追随的过程中,一些隐私会自然而然的曝光,除了这些,大众可能还需要让公众人物公开更多的隐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官员,他的言行举止成为焦点,他的一言一行被放大,这些都是把普通人以为的“隐私”故意曝光了。
普通人跟公众人物有区别,普通人跟官员有区别,这些区别中,“隐私”和“公开”的内容位列其中。或者,我们用另外一个说辞,那就是这些人物需要公众的监督。
在普通人的交往中,关系的亲疏远近实际上是由一个鸿沟来定义的,这个鸿沟就是“隐私”和“公开”之间的分界线。
道理很简单,关系近的,鸿沟就更靠近“隐私”,关系远的,它就更偏向“公开”。一个人不能单方面的来决定这条鸿沟到底应该横亘在哪里,而是通过不断的交往和尝试之后,找到一个最佳的位置来放置它,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边界感。
“交浅言深”是万万不行的,因为这是一种边界感丧失的行为。 对于“隐私”和“公开”这两个词的理解,千万不能僵化理解,更不能置之不理,而是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个别对待,认真研究。
很多做人和做事的学问,都是可以通过对这一组词的深入考究而慢慢悟到的。
下一篇
自考能不能不考英语啊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