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1. 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具备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两个基本特性。免疫原性指的是抗原能够激发机体形成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反应原性则是指抗原能够与由其产生的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2. 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的动物蛋白,由淋巴细胞(B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免疫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同时也分布于其他体液、组织和某些分泌液中。在人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大多数以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的形式存在。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其中IgG、IgA和IgM还有亚类。

3.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蛋白质,它们在活化后具有酶活性。补体系统由30多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根据补体系统各成分的生物学功能,可将其分为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控成分和补体受体(CR)。

4. 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多肽分子。

5. 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产生的生理过程,其目的是排除抗原。免疫应答包括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免疫分子形成和免疫效应发生等一系列反应。

6. 阳性选择是指在胸腺中,CD4+CD8+双阳性前T细胞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的MHC-Ⅱ类或I类分子有效结合时,会被选择并继续发育分化为CD4+或CD8+“单阳性”细胞。未能有效结合的细胞则会发生凋亡。这一过程使得T细胞获得识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能力,即MHC限制性。

7. ADCC效应(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是指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由于带有了抗体标记,会引发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细胞攻击并清除抗原。

8. 抗原递呈细胞(APC)能够捕获外源性抗原,并通过吞噬、吞饮、吸附和调理等方式处理抗原。抗原肽段与APC内产生的MHC-Ⅱ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然后转运至APC表面供CD4+TH细胞识别。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