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环境进行热交换的形式有哪些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3:42:14
人体主要通过皮肤进行散热,皮肤是散热的主要器官,同时肾等排泄器官也会散发少量热量。散热方式主要包括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这些方式的散热约占总量的70%。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成为唯一的散热途径。
辐射散热是指体热以热射线形式传递给周围温度较低的环境。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和辐射散热量受皮肤与环境温差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下,如舰船或炼钢工人,由于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人体不仅不能进行辐射散热,反而会吸收周围热量,这可能导致中暑。
传导散热是指体热直接传递给与皮肤接触的低温物体。传导散热的效率取决于温差、接触面积和物体的导热性。例如,冷水袋或冰袋可以用于给高热患者降温,因为水的导热性能好。相反,肥胖者在炎热天气下易出汗,这可能是因为脂肪组织导热性较差,导致局部温度较高。
对流散热是通过空气流动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它主要取决于气温和风速。衣物覆盖在体表时,不易实现对流,因此增加衣着可以保温御寒。在密闭高温环境中,如船舱内,空气对流差可能导致中暑。
蒸发散热是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黏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当气温达到或高于体温时,蒸发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不感蒸发是指体液的水分在未聚成明显水滴前直接蒸发,这是持续进行的生理过程。人体不感蒸发量约为1000ml/日,其中皮肤约占三分之二,肺占三分之一。临床补液时应考虑不感蒸发丢失的体液量。
发汗,又称可感蒸发,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人在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达到30℃左右时开始发汗。如果空气湿度大或衣着多,气温降至25℃时也可能发汗。在活动状态下,即使环境温度低于20℃,产热量增加时也可能发汗。炎热气候下,发汗量可能短时间内达到1.5L/h。
上一篇
执业医师可以从事什么方面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