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福建省艺术师范学院有没有附中

有啊!

证明:

 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校园剧和舞蹈总决赛中,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再获佳绩:校园剧《陈景润和他的老师》和群舞《我们的高三·三》双双获得一等奖。

  没有艺术特长生,全部由高中在校生组成的演出阵容,为何能在全国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正如评委所言,他们用优秀的原创作品展现了校园生活,真实自然、朴素感人。

  在2010年举行的第三届全国艺术展演中,福建师大附中就曾经以校园剧《因为爱》获得一等奖。近年来,福建师大附中在普及艺术教育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在校生的需求,让每个孩子浸润在艺术的殿堂里,因此能连续获奖并非偶然。

  《陈景润和他的老师》剧组的主要演员高二女生董欣悦:“在艰苦的排演过程中,也萌生过退意。坚持到最后,收获远比付出的多。”台上10分钟的表

演,台下的排练枯燥而寂寞。“每个同学把自己的台词重复不下500遍,耐性磨出来了,一再精益求精,才有最后完美的舞台呈现。”

  对于高二男生施增帅和刘孙炽而言,这段人生经历十分可贵,不仅是挑战自我,而且收获了友谊。

  两人结识于学校学生社团——舞林社,一起入选《我们的高三·三》剧组,半年的排练让他们成为好朋友。“现在比赛结束了,大家很怀念一起走过的日子。”刘孙炽动情地说。

  没有任何专业舞蹈基础,上难度动作受伤都是家常便饭,即使冬天都会练得汗流浃背。正式比赛的那天,施增帅出现了意外。“马上要上台了,临场呕吐不止。他坚持上场,节目结束一下台,人就虚脱了。”说起当时的情景,学校艺术组组长林群老师依然心有余悸。

  选送两个节目均获得一等奖,其背后是福建师大附中校园艺术教育积淀的厚积薄发。校长林瑜感到自豪的是,两个节目均为原创作品,全部取材师大附中,是学校优秀传统、学校精神的最好展示。

  在师大附中,艺术教育已经长期积淀而内化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为学生开设了丰富的艺术选修课程,每年的科普艺术节成为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

  学校成立了艺术教育中心,投入近百万元添置改造艺术教育设备,而且邀请了一批校外艺术家、学者团队,形成了社会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文

教结合”艺术教育大环境。多年来,学校合唱团连续获得“福建省、福州市中小学合唱节”一等奖;连续参加三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获得十多项奖项。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