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砂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0:48:49
1. 流砂现象的成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
2. 内因与土壤性质相关,如孔隙比小、含水量高、粘粒含量低、粉粒多、渗透系数小、排水性能差等,这些特性均可能导致流砂的产生。
3. 细砂、粉砂和亚粘土因其特性,流砂现象更易发生,但是否产生流砂还受外部条件影响。
4. 外因是指地下水在土中的流动产生的动水压力(渗流力)的大小。
5. 防治流砂的主要方法包括减少或平衡动水压力、改变动水压力方向、截断地下水流动。
6. 具体实施措施有:在枯水期施工,降低地下水位,减小动水压力;抢挖土方并抛掷大石块,平衡动水压力;设置止水帷幕,如板桩、搅拌桩或灌注桩等,以截断地下水流动。
7.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如采用井点降水法,使地下水位下降,动水压力向下,防止水渗入基坑。
8. 其他防治方法还包括地下连续墙、压密注浆法、土壤冻结法等,以阻止地下水流入基坑。
9. 流砂防治原理是减少或消除基坑内外地下水的水头差,如井点降水后开挖或采用水下挖土等方法。
10. 增长渗流路径,如打入深板桩,使水头梯度小于临界梯度。
11. 在渗流出口处地表使用透水材料覆盖压重,以平衡动水力,此法多用于闸坝下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流砂(语言、建筑、土木)。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