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心理障碍判断标准

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心理障碍,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包括:

比较法:个体自身的感受和观察者的视角都可能作为参考。个体如果体验到情绪低落、压抑等不寻常状态并感到痛苦,可能需要医疗干预。然而,观察者的判断会受到主观因素如经验、知识和情感倾向的影响,这可能导致判断的局限性。

心理活动变化:如出现幻觉、妄想或严重的行为异常,这些是心理障碍的重要迹象。

社会适应性标准:正常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协调。如果个体的行为无法适应社会规则或道德规范,可能表明其心理活动存在异常。但需注意,社会适应性会受到时间、地点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统计学标准:心理测量结果通常遵循正态分布,大部分在正常范围。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可以用来判断心理状态,如智商低于70被认为是异常,90以上则正常。心理测量技术如智商测试和临床量表都以此为基础。

症状与病因学标准:将心理障碍视为身体疾病的一种,如某人的行为与病理生理变化有关,比如药物中毒导致的心理障碍,可以通过物理检查和心理生理测定来确认。

扩展资料

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在临床上,常采用“心理病理学”的概念,将范围广泛的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统称为“心理障碍”,或称为异常行为。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