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京剧的人物化妆特点有哪些

京剧的人物化妆艺术主要分为面部化妆和发式梳挽两大部分。面部化妆包括两种类型:俊扮和勾脸。俊扮,又称为素面,主要用于生、旦(不包括彩旦)行当的面部化妆,采用红色、肉色、黑色作为基本用色。肉色作为底色,红色用于敷腮和双唇,黑色则用于描眉及勾勒眼圈。青年男女人物的底色较淡,红色较浓,以突出中年人的稳重端庄;老年男女人物基本不着红色,以表现其衰老的面色;儿童角色则在两眉之间点一个或两个圆点,表现儿童的天真烂漫和幼稚之气。

面部化妆是每一个京剧演员的基本功,除净、丑行依照脸谱谱式化妆之外,各个行当角色的面部化妆都有各自的程序和技法。例如,旦角演员在化妆时,需要结合自己的脸型精心设计,用片子和油彩为自身“扬长避短”,通过化妆使人物更加靓丽,更加突出人物性格。

以青衣、花旦为例,面部化妆的程序如下:首先,拍底色:由红、白色化妆油彩调配成嫩肉色,拍均匀;其次,涂腮红:用大红色化妆油彩,略加玫瑰红色,自眼窝以下直到双腮,均匀拍打(留“三白”,即额头、鼻梁、下颏);然后,定妆:用粉脂薄薄敷粉,使面部肤色白里透红;接着,涂胭脂:在涂红的部位,用胭脂色再涂上一层,使面色更为娇艳;最后,勾眼圈:丹凤眼;描眉毛:柳叶眉;画嘴唇:樱桃口。

发式梳挽方面,京剧的发式种类繁多,如甩发、发髻、蓬头、飞鬓、孩儿发、旦行的发式等。这些发式不仅展现了角色的身份特征,还增强了舞台表演的艺术效果。

面部化妆和发式梳挽是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