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士怎样给自己职业充电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1:51:33
第一步,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
这一点非常重要!
充电是图什么?是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所以职业规划决定了你充电的方向和目标。然后,你得有目标,你现在是个什么水平,你想达到什么水平。
“别人学什么我就学什么,别人会的我也得会”
“我看了很多书,也上了两三个培训班,总感觉用处不大。”
“我现在虽然是个经理助理,我要不要考个MBA,给自己升职增加砝码?”
这就是典型的职场焦虑导致的盲从,也就是没有目标和方向性的瞎学。
职场充电一定要基于你的职业规划,结合职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去考虑,尤其不要好高骛远,否则,这种“充电”带来的机会成本很大,不但不会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徒增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第二步,选择适合自己的充电方式。
在职深造
“学历是硬伤,升职加薪的空间可能都会被后来者挤占。”
近几年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各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让40岁以上的中年人感到压力倍增。
现实中,“文凭”依旧是很多公司晋升、评级绕不过的“门槛”。如果你的学历成了你能力水平的“短板”,你可以选择同等学力申硕,也就是在职读研。
既可以绕过脱产读研的激烈竞争,也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一般周末上课,不会耽误上班时间;而且学科涉及范围广,基本覆盖各个行业。
从授课方式和方向上来看,在职读研更加侧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也更加贴近上班族的实际需求。
但是在选择学校上要慎重,既要注重学校的知名度,又要考虑所选专业的市场认可度,不要浪费了时间和金钱,拿一个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含金量”的证。
化零为整
“每天上班要坐一个小时的地铁,一般都是看一些和自己行业相关的公众号,可是我感觉并没有记住什么东西。”
入职一年半的王女士很困惑的说。
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接收信息的方式便捷了,微信、微博、头条等各个平台让我们感觉随时随地都在学习新的东西。
可是每天被动的“吞食”的这些信息,只是扩充了我们知识的广度,而决定知识深度的是信息背后的“联系”,这些碎片就像没有被消化的食物一样,不会被身体吸收。
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数据库,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思考,不断地对同一类知识进行过滤、补充和归纳,最后形成的东西才是经过大脑深度思考之后的产物。
定期梳理,日积月累的扩充你的知识库,建立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不断地复盘中,收获自己独有的一套知识体系。
上一篇
大专自考有啥专业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