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产生的社会条件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6:07:42
学校教育产生的社会条件如下:
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学校这种特殊的教育机构是在奴隶社会时期产生的。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埃及,称为苏美尔学校。
校园文化的特征是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
终身教育的特点:终身性、全民性、形式多样性、广泛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文化传统。
6、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西欧双轨制。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这种学制。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为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学术性很强,学生可升到大学以上;另一轨是职业教育,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属生产性的一轨。
美国单轨制。美国的现代学制最初也是双轨制,但是美国在历史上没有特权阶层,学术性的一轨没有充分的发展,而群众性的新学校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开创了从小学直至大学、形式上任何儿童都可以人学的单轨制。
苏联分支型学制。沙皇俄国时代的学制属欧洲双轨学制。“十月革命”后,苏联也制定了单轨学制,但与美国的单轨制不同,这种学制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的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