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垃圾发电及资源循环利用项目交流研讨高峰论坛 李坑垃圾发电厂仍在检修
- 培训职业
- 2025-05-07 03:15:22
近日,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中国名企排行网联合主办的2018第12届全国招投标领域年度聚焦高峰论坛在京顺利举行。协会领导、行业专家、企业高管等300余名资深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对在新趋势、新思维、新工具下,垃圾发电及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通信建设项目、PPP项目、电子招投标等五个议题进行交流研讨。
本届高峰论坛具有鲜明的特点,主办方邀请行业标杆企业代表,从企业发展经验对每个论题进行深度讨论,切合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垃圾发电及资源循环利用项目交流研讨会中,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调研员马维晨先生;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公司副总裁梁海东先生;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伟文先生;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常务副总经理袁文祥先生;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环境与能源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刘巍荣院长出席论坛,中化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PPP咨询中心总经理王爱军先生做嘉宾主持。
紧跟社会发展趋势 展望垃圾发电前景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调研员马维晨先生对垃圾发电资源化利用的前景展望和市场空间的分析做出四点看法。
第一,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要做好垃圾发电与垃圾资源的循环化利用,首先是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马维晨对北京、上海的垃圾发展情况做了一个基本介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垃圾发电与资源循环化利用将从组份、从量上发生变化。
第二,要正确理解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三原则: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说,源头减量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也是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来讲,是效应最大也是最应该抓好的一个环节,因此减量化是首要的。而无害化处理是一个最终根本的一个目标。
第三,垃圾发电行业要处理好政府跟市场的关系。垃圾处理是一个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十一五以来,发改委安排一些资金来支持各地生活垃圾的处理设施的建设。在国家的支持下,生活垃圾发电已经是一个非常高度市场化的领域,从整个企业、行业、产品、技术等均相当成熟稳定。在高度市场化的领域集合众多政府的支持政策,包括财政、税收、价格、投资等政策。在未来,企业还要加强对政策的研究。
第四,关于技术路线问题。在这些年的发展中,RDF、沼气等技术陆续出现,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不能固定一项或几项技术,要因地制宜的跟地方结构相吻合。
技术路线的选择及新工具的应用
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环境与能源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刘巍荣院长对机械炉排炉技术和流化床技术做了简要分析。
十五期间,机械炉排炉技术进入我国垃圾焚烧处理的市场,是国际市场较为成熟的技术,在逐渐的改进中,适应了中国的垃圾组份。流化床是国内的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技术,主要是要通过添加燃煤作为辅助燃料来焚烧处理生活垃圾,也是要解决掉我们国内生活垃圾热值低、含水率高的特点,但是要产生飞灰,约占垃圾量的3%左右,这是与机械炉排炉技术的一大区别,这可能对流化床技术发展的一个制约。
在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工程这个项目,公司采用了BIM技术,建设数字化工厂,通过每天工程量的统计,在设计和施工单位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链。从施工到运行的一个管理过程以后,将来在向政府移交的时候就完全可以达到一个数字化的移交过程。
变邻避为邻利
邻避是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令人头疼的问题,容易激发一些群体性事件。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公司副总裁梁海东先生就在垃圾发电选址上如何把邻避效应变为邻利,从光大公司的经验中了如下分享。
近几年,光大国际接了几个影响广泛的项目。众所周知,广东肇庆、江苏、江西,这都是发生严重的群体性事件的邻避性效应的项目,最后都由光大国际接盘来进行建设和运营。2017年环保部和住建部分别到公司项目上去做现场的调研和现场的会议,专门交流邻避效应的问题。
新时代群众工作新探索,实际上邻避效应就是做好群众工作。在杭州九峰项目上,公司组织了数千人,这个数千人就是七八千人次的百姓跟周边的居民到光大国际的各个项目上去参观,切身感受,改变认识,扭转印象,由反对变成了支持,由邻避变成了邻利。
建立良好关系 消除顾虑
三峰环境1998年组建成立以来历经了20年的历程,一直专注于垃圾焚烧发电。2000年,三峰环境是国内第一家从德国马丁公司引进了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工艺技术和核心装备,组建了应该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炉排炉核心装备的总装基地。
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伟文先生介绍公司在处理邻避效应时也采取了诸多办法,把垃圾焚烧发电基地的运行和排放数据、培训教育基地,以及一些工艺技术演示向民众开放,逐步消除群众的顾虑和看法。同时,公司的一些基础工作尽量吸收当地居民,更加直观的了解项目环境情况。
静脉产业园的运作模式分享
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常务副总经理袁文祥先生向与会者分享了公司在静脉产业园方面的运作模式。
从概念角度来讲,静脉产业园区是借用了生理学上的动脉和静脉的延伸的一个理念,公司围绕静脉产业园区在解决城市里面产生的一些相关固废,包括垃圾、物理餐厨、粪便、建筑垃圾、电子废弃物等一个循环利用的整体模式。
静脉产业园的产业经济带来的效应比单个项目独立建设要好很多。它是一个产业集群,包括就业、税收,包括整体对土地的利用、开发;从污染控制这个角度,它可以把同类型的废水、废气、废渣进行处理;从建设实施的角度,它相对容易操作,从统一、规划、设计、立项、报批,包括到后面相关手续等集中考虑,通过专业的咨询机构,才能落地。
对于实现静脉产业园的道路上,袁总认为还需要从以下几点来完成。
一,选择有责任感的企业,可以在环保企业里面做类似于这种环保的信用库;二,所有的应该要以技术为保障,技术升级才能保证项目的运行效果;三,尊重老百姓的合理诉求,通过沟通交流争取老百姓对我们工作给予支持;四,关于邻避设施,公司要把邻避变邻利真正回馈到周边的老百姓,让他们融入到里面。
静脉产业园招标经验
在运作静脉产业园投资人的招标过程中,中化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第一,做好前期的调研,编制好项目的实施方案,通过把实施方案和公司招标方案有机的结合,使得项目整个的意图及整体的情况安排,达到完美的统一。
第二,对于资格条件的一个合理的设定,如果设置过高可能竞争不足,设置过低有可能会有其他的恶意低价。
第三,在评标体系的设定过程中,对于技术方案、财务方案、融资方案、法律方案等等进行合理的设定,提出相对非常合理的要求,选出真正优质的投资人,这个也确实需要咨询机构和招标代理机构的专业性。
在一个小时的热烈讨论中,垃圾发电及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研讨接近尾声。论坛以开放式和互动的研讨方式,通过交流、研讨垃圾发电及循环利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把邻避变邻利提出具体办法,对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移交分享经验,为垃圾发电及循环利用建言献策。
李坑垃圾发电厂仍在检修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城管委获悉,自水冷壁管道破裂事故发生后至今,原本由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的垃圾转送至兴丰垃圾填埋场处理。尽管每天的垃圾处理量增加了1000吨,兴丰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处理没有增加太大负担。
李坑:现有设备全面检修
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水冷壁管道破裂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和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在全力做好对伤病员的医治及善后工作、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并及时公布的同时,对现有设备进行全面彻底检修。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城管委了解到,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现有设备仍在全面彻底检修中。
此前的调查结果显示,引发事故的原因是:焚烧炉膛顶部第一垂直烟道后墙水冷壁对流水管中的第15根水管发生破裂,致使高压水蒸汽从裂口喷出,从而导致现场5人受伤。
兴丰:没有增加太大负担
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水冷壁管道破裂事故发生后,原本运送到该厂的垃圾转运到了太和兴丰垃圾填埋场。
据了解,兴丰填埋场于2002年8月投入使用,当初按照日产两三千吨垃圾的标准,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但现在每天接收垃圾7900吨,春节前后甚至达到9000吨。广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徐建韵告诉记者,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目前日处理垃圾量为1000吨,因此,原来运到李坑的垃圾转运过来,兴丰垃圾填埋场增加的负担不算太大,其运作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据悉,以前李坑垃圾焚烧厂停产的时候,其垃圾也是转运到兴丰垃圾填埋场处理的。
李坑一事政府仍漠视 吁请更多人大代表积极介入
因反对垃圾焚烧而备受关注的番禺丽江花园业主论坛“江外江”昨天中午被“黑”,网页变成一片空白,左上角留有极富刺激性的大黑字:“大炮轰了这垃圾网站……”
尽管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宣称对这起“黑网站”事件负责,但没有妨碍业主和网民提出这样的猜测:这是否支持垃圾焚烧的利益集团所雇佣的黑客所为?
应该看到,网站一片空白,显示链接无效之类,肯定不只有“被黑”这种解释,技术故障作为可能性并不能被排除。因此,马上下结论是草率的。
但“大炮轰了这垃圾网站”之类的黑字还是显得有些诡异。在番禺垃圾焚烧风波已暂时过去,而反对垃圾焚烧的番禺居民仍以论坛作为“阵地”而和其他人一样紧盯李坑的敏感关头,这是一种警告,同时也构成一种暗示吗?
显而易见,对于反对垃圾焚烧的业主和网民来说,认为网站被“黑”是支持垃圾焚烧的利益集团所雇佣的黑客干的,在情境和心理上有其合理性。尽管,基于同样的推理,支持垃圾焚烧的人也可以提出针锋相对的反驳:这是不是你们为了获得舆论关注和社会支援而玩的一出“苦肉计”,并进行栽赃?
就这种情境而言,网站疑似被“黑”的事件并非和现在的李坑绝缘。它完全可以被视为李坑垃圾焚烧的一系列事件——比如癌症名单、广州疾控中心不入户调查就发布癌症情况无异常变化的“结论”、管道爆裂、环保部门说对大气和水环境“没有影响”、反垃圾焚烧的专家赵章元说广州疾控中心“很官僚”并且冒雨到李坑考察——中的一个。
舆论注意到,当赵章元教授到李坑考察,就市民的质疑,想和李坑垃圾焚烧厂厂方探讨管道爆裂的原因时,遭到了不直接的拒绝。而对于李坑周边的蔬菜是否检测,当记者采访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时,得到的回应只是“对事情并不了解。”
从一开始,李坑垃圾焚烧的环境风险,就不仅仅是李坑周边的事,正如番禺垃圾焚烧风波不仅仅是番禺的事一样。强调这一点已属于老生常谈:垃圾焚烧对李坑的水和环境的不知道程度如何的污染,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扩散,并呈不均等分布地渗透到广州(及以外),最终使所有广州市民一起来承担垃圾焚烧的后果。
所以,这是一个真正涉及全民权益的“重大事项”。垃圾焚烧厂的存在,在对感官的刺激中必然会引发它造成可怕污染的担忧。这一担忧,由于公众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检测手段的缺乏,无法加以实证,而只能以身体来“实验”——癌症名单只是它的逻辑结果。
但在公众的担忧中,垃圾焚烧利益集团和政府有关部门在李坑一事上都没有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更多的是敷衍回避,以及对垃圾焚烧或隐或显的辩护。另外,诸如不对李坑周边菜地的蔬菜进行检测,用“不作为”来解释已经不够。
鉴于政府有关部门在李坑一事上各种解释都遭到抵制,我们曾经呼吁人大代表介入进行询问。但在现在看来,情况更为可怕,有关部门不仅仅是敷衍公众,而且简直就是漠视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
人们有理由发问:政府有关部门一边在事故的环境影响上遮遮掩掩,一边在垃圾焚烧的环境检测上无动于衷,这是不是在不同的方面为垃圾焚烧“保驾护航”?
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昨日在本报发表文章,表示面对公众的普遍心声,人大应该介入李坑一事。为此,我们呼吁更多的人大代表关注李坑并积极介入,以便发起询问;甚至就有关部门的失职嫌疑,在法律框架内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