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青春期的孩子,喜欢哭鼻子怎么办

要知道教育孩子不要动不动就哭,就要先知道他们为什么喜欢"哭鼻子",那么家长应该首先知道原因才能解决"爱哭"的问题。

那么,孩子为什么爱哭呢?

一、孩子可能患有"孩童焦虑症"

有心理学家表示过小朋友如果经常不间断地哭,那是因为他们有着大人所不知道的"儿童焦虑症",这种焦虑症是因为孩子"初来乍到",对这个世界还非常陌生,所以会感到情绪烦躁且没有安全感,所以容易用哭泣来发泄这样的恐惧情绪。

如果家长没有明白原委就随意批评孩子的话,可能加剧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导致孩子变得内向自卑不愿和别人交流沟通,所以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哭鼻子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采用打骂这种暴力教育形式解决问题。

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短板

青春期的孩子相对来讲不管是思考能力还是表达能力都有欠缺,所以当孩子要表达情绪和其他不满的时候,可能会直接采用哭闹的形式来表达,因为他们目前的语言能力还无法支撑他们用言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可谓是"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会说"。

三、孩子天生比较感性

有些孩子的共情是比较强,他们能换位思考地代入悲剧人物的角色甚至解读到他们的心理,从而导致他们可能深刻地理解一些悲剧的内核,比方最新网上传的一个帖子,说有个孩子看着一部感人的电影竟然哭了,反而大人的泪腺就比较迟钝。

然而,这并不是泪腺的原因,而是因为这个孩子比跟大人一起看的孩子共情能力更强,懂得怎么去"体验"悲剧,所以也比这个大人更能"触景生情"。

那么,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

1、 让孩子学会释放自己的情绪

让孩子学会释放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教会孩子最基础的解压,一旦孩子有什么烦闷的情绪让泪腺忍不住下泪了鼻子酸了想哭了,那么家长一定要跟孩子说,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泄压,比如找到一个树洞向树洞大声地呐喊宣泄心里的不爽,或者带着孩子去爬山在高处对着空山用力地呐喊,把心里的烦闷全部喊出来。

2、 让孩子处理一下情绪

即使哭是一种宣泄表达方式,家长并不用太过于惊慌,在了解孩子哭泣的缘由后,如果只是因为一件事情难过,那么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哭一会儿,把心里的不舒服都哭出来,这样其实更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不会因为忍着不哭憋闷憋出病来。

3、 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对情绪的表达认知不太确切,所以可能把哭泣当成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所以大人要协助孩子去认识自己的情绪,让孩子知道自己生气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哭泣又是什么意思,笑的话又是什么样的意思,才不会让孩子错误地把哭泣作为错误的表达方式。

结语:

无论孩子哭闹是因为什么原因,家长都不可以用暴力迫使孩子停下来,因为这样的手段反而会让孩子受到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如果要解决孩子的哭闹问题,首先家长要认识到孩子为什么哭泣,才能帮助孩子解决哭泣的问题。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