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铰子的行规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20:14:46
“翻山铰子”有个行规——“传子不传女,更不准传外姓”,因而发展缓慢。解放后,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因此“翻山铰子”又被称为“翻身铰子”,“秘不外传”的“铁规”随之被打破。1953年,营山县举行民间文艺调演,“翻山铰子”首次被搬上舞台与全县人民见面。1956年参加四川省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获奖,由此声名大噪。然而10年动乱中,“翻山铰子”被列为四旧之一,使得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几乎失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翻山铰子”获得新生。第四代传人罗方京等吸收杂技艺术的一些技巧,表演从地上走向高台,出现了诸多惊险及逗趣的动作形象,深受群众喜爱。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以及《民间舞蹈集成·南充卷》等中都有关于“翻山铰子”的详细记载。但由于其舞蹈动作高难险绝,一直没能搬上舞台。
1998年,营山县电力公司得知“翻山铰子”濒临失传,决定拯救这一民间艺术奇葩。从公司抽调有舞蹈基础的员工,聘请专业演出团体的演员加盟,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演出队伍,并斥资30余万元购置演出服装、设备等。为“翻山铰子”更利于舞台表演,在再次挖掘整理的基础上,突破以往的创作立意和编导格局;在保留其基本舞蹈元素和明快的翻腕、甩绳击打动作的同时,融入现代舞的元素和生活情趣;舞蹈音乐保留了最具地方特色的曲牌,利用川剧击乐、节奏快慢的对比,乐队与击乐的对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将“翻山铰子”提高到新境界。1999年,“翻山铰子”在成都参加汇报演出,获得特等奖。次年9月,以“翻山铰子”为原型整理创作的舞台舞《铰子情》再次出征全省舞蹈大赛,一举夺得创作、表演三等奖和组织奖。在四川省2001年新年茶话会上,“翻山铰子”博得在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今年3月4日,在成都举行的全省声乐舞蹈大赛中,“翻山铰子”再次获得表演银奖、创作银奖。
随着“翻山铰子”的声名鹊起,营山县的“翻山铰子”民间演出队伍如今已发展到10多支,成为该县群众文体健身活动、企业文化建设和学校艺体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同时,该县把“铰子文化”与旅游工作结合起来,在旅游风景区进行特色表演,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由此成为营山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和全国民间艺术特色之乡的一张“王牌”。
据悉,“翻山铰子”已作为全省推荐参加即将在京召开的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舞蹈类竞赛节目之一。我市同时还有阆中的曲艺作品《送古董》入选。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