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生产要素对劳动力的替代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22:55:26
(一)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某种劳动力的工资率(W)变化1%所引起的此种劳动力的需求量(L)发生变化的百分比。
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工资率变动×100%=(△L/L)/(△W/W)×100%1.需求富有弹性|η|>1,工资率上升1%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大于1%。结果:需求量下降,工资总量下降。
2.需求缺乏弹性|η|<1,工资率上升1%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小于1%。结果:需求量上升,工资总量相对上升。
3.单位弹性|η|=1,工资总量不变。
(二)派生需求定理影响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四条因素”:
1. 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价格对产品的销量影响越大,导致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变化就较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越大。
2.要素替代的难易度其他生产要素对劳动力替代越容易,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越高。
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越大。
4.产品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越大,工资率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越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越大。
(三)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一种劳动力工资率变化1%所引起的另一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总替代关系两种劳动力交叉工资弹性是正值,意味着一种劳动力工资率提高促使另一种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增加,两者是总替代关系。
2.总互补关系两种劳动力交叉工资弹性是负值,意味着一种劳动力工资率提高会促使另一种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减少,是总互补关系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