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为什么说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理论在近现代考古学证据的支持下,对我国传统历史体系,尤其是先秦历史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和补充。在传统历史观中,中华文明的历史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时期,然后是尧舜禹,进入夏商周三代,并最终过渡到有明确文字记录的信史。中原地区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被视为中华文明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在。

然而,随着现代考古工作的展开,发现了辽宁的牛梁河遗址、浙江的良渚遗址、山东城子崖遗址、湖北石家河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山西陶寺遗址等文明遗迹。这些发现表明,夏商周三代以前,中华大地并非一片死寂,而是有发达的文明火种广泛分布并进行着相当的交流。

这些考古发现揭示了多元一体的“多元”概念,即肯定了中原之外地区的贡献,填补了我国传统历史体系中对于中华文明发展和形成作用的缺失。多元一体是对中原中心论的修订和补充,强调了史前时期的分久必合。

多元一体中的一体,指的是广域王权的出现,以洛阳盆地的二里头遗址为例,它被认为是具有广域王权性质的史前遗址,具有广泛的领土或势力范围,标志着中原地区在历史上的主导地位。

在二里头遗址之后,继承了二里头文化的二里岗文化继续发展迁徙,最终形成了殷商王朝的安阳殷墟,这与史书中商接替夏统治地位的历史事件相契合。殷商之后,中原地区成为了中华大地上的主导力量,结束了先秦时期满天星斗的态势。

在进入殷商时期后,四川三星堆、江西新干大洋洲等殷商统治区域之外,也发现了灿烂的青铜文明,但在与殷商的文明博弈中败下阵来,最终融入中华文明的历史洪流中。这些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是多元一体的,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之间存在着交流、竞争和融合。

多元一体的理论强调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性和一体性,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涉及到不同地区的文明交流与融合,最终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文明。这一理论的提出,为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形成提供了新的视角,揭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本质特征。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