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初中阶段需要培养哪些学习习惯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20:25:04
1
、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
,
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
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
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
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
、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
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
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
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
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
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
、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
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
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并在这过程中,
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
观察被称为学习的
“
门户
”
和打开智慧的
“
天窗
”
。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
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
观察
”
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
“
观
”
是看的意思,
“
察
”
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
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
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
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
符合逻辑。
5
、善于提问的习惯
•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
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
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下一篇
2024遂宁有哪些大学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