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原来这东西不单单是件纪念品,而且还是奥运史上首创

自从19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首次将菊花与橄榄枝编织的花冠作为颁奖用品,奥运会的颁奖花束传统便得以确立。在随后的颁奖仪式中,获奖运动员在领取奖牌的同时,也会收到一束体现主办国特色的花束。

在北京奥运会上,颁奖花束被称为“红红火火”,每束花束以9支“中国红”月季作为主花材。而在伦敦奥运会上,英国著名花艺师Jane Packer设计了颁奖花束,其由玫瑰、薄荷、艾菊、薰衣草等花卉和香草构成,旨在散发出迷人香气。这些鲜花和香草均源自英国,被命名为“胜利之花”(Olympic victory bouquets)。此外,颁奖礼仪人员中也首次出现了男性。

然而,到了里约奥运会,情形有了变化。运动员们手中的奖品不再是花束,而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小塑像。这个小雕像底座上刻有“第31届里约奥运会2016”的字样。它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讨论,许多人戏称它为“儿童套餐附赠的玩具”。

实际上,这个小塑像是里约奥运会会徽的3D版,标志着奥运历史上首个3D标识的诞生。它的一个寓意是不同肤色的人们手牵手,展现团结。这个小雕像不仅是装饰品,还是一个奖牌座。

不过,中国运动员孙萌萌在领取奖牌时,不慎将这个小雕像扔向了观众席。而在赛事直播中,选手张继科还在吐槽里约奥组委没有提供奖牌盒子。

事实是,里约奥组委确实提供了奖牌盒子。颁奖仪式的首席设计师Christy Nicolay向《纽约时报》解释道,以往奥运会中的花束“难以保存”,最终往往被丢弃。而里约奥运会则向获奖者提供了一些“更为永恒”的纪念品。“菲尔普斯可以将这些纪念品传给自己的孙辈。”品牌总监Beth Lula说。与消耗了7000束花束的北京和4000多束花束的伦敦相比,里约在这件事上确实做了一件更环保的选择。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