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的成语有哪些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3:33:05
在汉语中,手臂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常常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由此衍生出众多成语。例如,“失之交臂”形容两相对立或相接近的人擦肩而过,错失良机;“袒胸露臂”则描绘出一种袒露上身、不拘小节的形象。
“一臂之力”通常用于表达某人给予的帮助,相当于“一己之力”;“三头六臂”用来形容人或物拥有超乎常人的能力或力量,犹如孙悟空一般。此外,“左膀右臂”比喻得力助手,是团队中的重要成员;“振臂一呼”则是形容发号施令、号召同伴的情景。
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历史故事中,手臂也有特殊的意义。比如“鼠肝虫臂”比喻事物微不足道;“掉臂不顾”则描绘了某种漠视的态度。而“螳臂自雄”和“螳臂挡车”都借用了昆虫的意象,前者形容自视过高,后者则形容力量悬殊。
还有一些成语直接与手臂的动作相关,“攘臂而起”描述了鼓动众人起事的场景;“要离断臂”讲述了古代侠客的故事;“揎拳攘臂”形容激烈争斗的姿态。
“亲知把臂”和“搤臂啮指”则描绘了亲密无间的友情;“揎腕攘臂”则描绘了勇敢斗士的形象。还有“断臂燃身”和“撩衣奋臂”则描述了英勇献身的场景。
“如臂使指”形容技艺高超,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折臂三公”则是形容某人失去了重要的地位或权力;“枕山臂江”则描绘了山高水长的壮丽景象。
“割臂盟公”和“鼠臂虮肝”则与忠诚和牺牲有关;“把臂入林”则描绘了隐居山林的隐士生活;“臂有四肘”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形容人多力量大。
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体现了汉语语言的魅力。
上一篇
求助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