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太极拳之乡、武术之乡、石雕之乡在哪里

永年县广府古城是声扬海内外的“太极拳之乡”

沧州素有“武术之乡”之称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素有“石雕之乡”、“建筑之乡”、“渔业强县”之美誉

保定三宝:铁球、面酱、春不老

陕西社火

在陕西,社火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的通称。 是一种靠扮演、造型、技巧取胜的艺术。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成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故事组合,给人一种高屋建领,惊险出奇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这种艺术 和秦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来源于古老的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魅力。

每年春节,各乡各村,群众自发组织,抬芯子、跑竹马、踩高跷、 耍狮子、走村串户,十分热闹。这种喜庆活动,关中称 “ 要社火 ” ,陕北叫 “ 闹秧歌 ” 、 ” 闹红火 ” ,而陕南则称 “ 闹玩意儿 ” 、 “ 耍故事 ” 。 社火分大耍和小耍,小耍即只出柳木腿和平台子。社火中的精华,是高难艺术芯子,即在一个专用的桌子上,固定一根形状各异的拇指粗的钢筋,约两米高,用色纸在上根指形态做出各种造型的东西,如棉花、果树、纺车、布机,龙、虎等世间百物,然后按其内容把男女小孩(年龄一般4 — 5岁)装扮成戏剧人物,站立顶端,少则 1 人,多者 10 余人。或并立、或叠置、或横卧、或倒立。有的双臂摆动,像在行走,有的似荡秋干,高悬 在 3 丈虚空。场面惊、险、巧、奇。

社火中的高跷往往成群结队而行。艺高胆大的,走起路来故意 歪歪扭扭,显得摇摇欲倒,让人捏 — 把汗;有的行走间忽然劈一个 双叉,坐在地上撒娇,当别人去扶时,将身子一纵,突然又跳将起 来,立刻引来观众一阵喝彩。

跑旱船在陕南十分流行,群众喜闻乐见。它是由女演员扮驾船 姑娘,男演员扮引船舶公,二人载歌载舞,紧密配合。表演各种戏剧性的情节。

在陕西,耍社火颇具古风,几十面三角形狼牙边的大旗,上书 各个乡村之名。敲上威风锣鼓,锣鼓手少则数十,多则上百。打锣 鼓有一定套数,分老曲、新曲、紧三火等。老曲雄壮浑厚,新曲悠长 明朗,紧三火紧张热烈。雄旗猎猎,统炮轰隆。若在街上和其他村 的社火队相逢时,讲究礼让。先到者闪到一边。后来者先走,这明是 礼让,暗则挑战和较量。鼓声一时大震,都想以气势压倒对方。各 家的社火扮演人物,也以动作、语言、换花样等,使出浑身的解数, 吸引观众。虽然带有竞赛性质,却从不评名次,好坏标准自在群众心里。

山西社火

在山西城乡有一民俗,农历春节不过正月十五,这年就不算过完。而每年的元宵社火,又是人们在过年的尾声中感到最为热闹、喜庆和惬意的时候。

山西民间社火由来已久。有考证,主要源于古代人们对大地与火的崇敬。社,即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由此民间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并且年年岁岁流传至今。时光流逝,如今的社火已逐步演变为正月里的一项民间娱乐活动。

山西的民间社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省约有二百种,若按形式可分为锣鼓类、秧歌类、车船轿类、高跷类、灯火类、模拟禽兽类、模拟鬼神类、武技类等。

在晋南一带广为流行的高台,其道具制作精妙神奇,表演技巧惊险动人。高台表演先是锣鼓队在前开道,紧接着是许多装饰艳丽的旗伞,随后才是精彩的高台。高台一般由八人抬着,铁拐根据表演内容设计,造型自然巧妙。从事表演的艺人根据一定的物理原理,利用人们形成错觉的心理特点,虚实相生,真假混同,那结构奇巧的“空中舞蹈”,每每令观者提心吊胆,而表演者不慌不忙,神态自若。

太原自古为军事重镇,昔日的连连战争,造就了太原人的尚武乡风。元宵节时的“武社火”,就是尚武风俗的沉淀和缩影。

元宵节期间,各地城乡举办的灯会,也是民间社火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素有“三晋灯火第一乡”美称的太谷县,每年的灯会都把县城装扮成灯的海洋。近日当地一些能工巧匠研制出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大型组灯。此灯高八米,直径六米,灯型别致,灯外有灯,灯中有戏,灯内可容百人,真可谓“天下第一灯”。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