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莱阳县地名由来

莱阳一名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其中,一说基于地理命名的逻辑,认为莱阳城北有莱山,莱阳地处莱山之阳,因此得名莱阳。在西晋时期,莱阳属昌阳郡,昌阳城位于今市区东南二十三里处的昌山之阳。到了唐初,昌阳城迁移到了现今的市区。后唐庄宗为避其祖讳,将昌阳更名为了莱阳。

另外一种说法则充满了神话色彩。据说,汉代在今市区南十里东西古城处设置了挺城。然而,这里多次遭受水灾。有传言称,有人在地里看到五只羊朝县城方向奔跑,最后跑到城南关的温泉钻进去,于是便决定在此定址,并命名为“来羊”,“莱阳”一词即由此谐音而来。不过,这一说法多为好事者的虚构。

在古代文献中,关于莱阳名称的来源,有学者指出第一种说法更为可信。而关于第二种说法,虽然富有想象力,但似乎并无确凿的史实依据。第三种说法中提到的城南关有温泉,这一信息在《太平寰宇记》中也有提及。有趣的是,过去在河洛镇有一座名为“倒座观音庙”的寺庙,据考证,可能曾有温泉。

《太平寰宇记》记载,莱阳原本是汉代的昌阳县,属东莱郡,位于昌水(即今天的五龙河)之阳,因此得名昌阳。昌阳曾设有盐官,后汉时期仍属郡,但未有变动。晋朝时,昌阳县被废除,其理在文登县西南三十里处的昌阳故城。顾野王在其著作中提到,晋惠帝元康八年(公元298年)恢复昌阳县,文宣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除长广郡,昌阳县再次隶属于东莱郡。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除郡制,昌阳归属于莱州。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为避国讳,将昌阳县改名为莱阳县。

扩展资料

莱阳县位于山东省东部,胶东半岛中部,临黄海丁字港。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1′~120°59′12〞,北纬36°34′10〞~37°9′52〞。东临海阳市,西接莱西市,北界栖霞、招远两市,南邻即墨市,东南隅濒黄海丁字湾。东西最大横距3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65千米。总面积1731.54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88.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19万人。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