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0字风俗习惯的资料 我老家在济宁泗水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3:44:16
饮茶之风传至济宁,当在京杭大运河贯穿济宁的明代。济宁雄踞运河中部的地理优势,在吸引南北各地商贾、手工业者经营的同时,也纳进他们的饮茶之风。
济宁人饮茶,大约是受南方人的影响,喜欢喝青茶,这在喜欢喝花茶的北方地区是较特别的。且很讲究,有“夏喝龙井,冬喝大方,不冷不热喝旗枪”的习俗。除在家一日三茶的习俗外,还特别喜欢去茶馆品茶、喝茶,济宁人称“泡茶馆”,饮茶到了“泡”的程度,可见饮茶嗜好之深。
旧时,济宁茶馆星罗棋布,饮茶风盛有“小北京”之称。济宁人在茶馆饮茶,有五样讲究。一是茶叶,茶叶分三六九等,林林总总,各有千秋。济宁人喜欢喝杭州龙井、旗枪、四川蒙顶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二是茶具,由茶碗、茶盖、茶托盘三件组成,这茶碗是主件,茶盖是配件,讲究一点的茶盖上都烧有草体“可以清心也”的回文题款,五字等距离排列于茶盖上方,随便从哪个字起头都可成文:“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茶托盘是附件,通常是铜质且带荷叶边。其功用是保证茶碗稳定,端茶碗呷饮以免烫手。三是茶壶,大凡讲究一点的茶馆都是用铜壶。四是水,俗话讲“龙井茶、虎跑水”、“蒙顶山上茶,扬子江中水”。济宁茶馆则多用运河水,有的用井水。五是桌椅,竹制桌椅,既是用品又是工艺品,椅子有靠背,讲究一点的用带扶手的“太师椅”,这是适应休闲时来茶馆伸展四肢的茶客需要。
掺茶师,济宁地方叫“茶堂倌”。他是茶馆的灵魂,来客要招呼、找座位,来回穿梭向碗里续水,茶堂倌练就一手绝活,一手提壶滴水不洒,一手拿十来件成套茶具四平八稳,到桌前先将茶托盘撒向桌面,茶托盘恰到好处停放在茶客的面前,再依次放好茶碗,离桌面一两尺,一条白色水柱冲向茶碗,滴水不漏,堪称技艺精湛也。
最具文化特色的,要算茶馆的票友唱戏、作书场。唱戏,茶客自备乐器,茶客借机消遣;书场,是茶馆邀请书艺人来茶馆,泡茶馆的茶客随意给钱,如此,能招徕更多的茶客,茶客也是只有在这里才能不用买票听“白戏”。“大兴楼”茶馆以集聚京剧票友称著,由于店主酷爱京剧,茶馆也就成了票友之家。票友中回族居多,甚至父子相传,因此姓沙的鼓打得好,姓李的锣敲得好,胡琴属边姓拉的好,故而在票友中有“沙鼓、李锣、边胡琴”之说,水平都相当高。过去凡知名演员来济宁唱戏,都要到“大兴楼”拜客,后来有不少票友“下海”成了专业演员。过去曲艺人大都是撂地摊卖艺,能有本钱建棚的寥若晨星,以后济宁陆续建了不少专门接纳唱书艺人的茶馆,如“万花春茶社”接纳了孩子鼓、坠子;“盛记茶馆”为山东琴书提供场地;“玉仙亭”有八角鼓演出。这样,艺人、茶馆相互扶持,充实了济宁茶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有的茶馆还备有象棋、围棋、纸牌,供茶客消遣。
济宁人对饮茶一直钟爱有加,后越来越浓,运河西岸,城内街巷,既有适合大众的传统式茶馆,又新建了装饰典雅、刻意仿古的茶楼,为济宁营造了一个继承传统又兼收并蓄的泡茶馆文化氛围。
上一篇
纽约大学需要什么条件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