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风情介绍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2:20:56
湖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拥有1个自治州、2个自治县、12个民族乡和20个民族村。鄂西南民族自治地方主要聚居着土家、苗、侗、白、蒙古等少数民族,其他地区还杂居着回、满、蒙、维吾尔、土家、苗等少数民族。民族自治地方总人口约450万,少数民族人口约200万,占全省人口的1/20,国土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6。湖北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湖北民族文化资源可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类。物质文化包括早期人类遗址、春秋战国以后的遗址和文物、名胜古迹、吊脚楼、生产生活工具、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包括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体育游艺、民间科技知识、信仰礼仪和节日等。
湖北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在全省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物质文化方面,长阳人遗址、高坪建始直立人遗址等20多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恩施市是全省9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长阳申报的撒叶尔嗬等11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的有26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北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地方党委政府和民族、文化部门把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开始用法律的手段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启动了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村)的工作,新一轮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正在全面展开,民族古籍整理取得成效,民间文化传人开始受到重视,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弘扬了民族民间文化,建立博物馆,保存对古老文化的记忆,通过移植活态保存民族民间文化等。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