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观刍议,数学知识的本质是什么

孩子天生都有数学能力,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注意引导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启蒙孩子对数学的敏感度,对幼儿进行数学能力的培养。

首先,我们要了解到孩子是有一个数学敏感期的,一般在4岁半左右到6岁左右,这个阶段是培养幼儿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过早的让孩子背数,唱数,其实对孩子真正的数学建构意义不大。

其次,数学是最生活化的学科,学前儿童尤其容易在生活中获得学习材料,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分享几个要点:1、啥都拿来数一数。平时和孩子一起数个玩具啊,碗啊碟啊,数一个放一个,手口一致。目的在于:数字与数量相对应。

2、数字无处不在。一起说说车牌号,门牌号,一起找找环境中的数字。目的在于:把数字的音和形对应起来。

3、认识各种形状,给形状命名。其实这个阶段学习形状的名称跟孩子学习看到桌子说:“这是桌子”一回事。幼儿期是“名词”学习的爆发期,所以尽可以把形状的名称让孩子知道。认识了以后,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剪一剪,画一画,找一找。目的在于:为以后的分数、几何学习打基础。

4、保持数学学习的兴趣。找些数学的儿歌,歌曲让孩子听听唱唱。多玩玩拼图,积木,感受空间。多剪剪、贴贴、数数。寓教于乐,对于学前的小朋友至关重要!

5、在数学比较中,儿童会学习到大小、多少等尺寸和数量的比较。如,两个苹果中,哪个大哪个小,两杯水中哪个多哪个少……这些活动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很好地执行,为幼儿提供更可能多的练习机会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综上,我们不需有要有教数学的技能,而是要有教数学的意识,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有一双发现“数学”的眼睛,带领孩子一起探索数字的秘密。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