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怎样理解核酸的变性与复性

核酸,是构成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基础物质。理解核酸的变性与复性,对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核酸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其中最显著的是其紫外吸收性质。核酸分子在240-290nm的紫外波段显示出强烈的光吸收,最大吸收峰位于260nm。这一特性对于核酸的鉴定及纯度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核酸的变性与复性是其二级结构变化过程中的关键现象。核酸变性是指在特定理化因素作用下,双螺旋结构的DNA或RNA分子中碱基间的氢键断裂,导致双链分离成单链的过程,但并不涉及一级结构的破坏,亦即共价键的断裂。

核酸变性的因素包括热变形、酸碱变性、变性剂(如尿素、甲醛、盐酸胍、酰胺以及某些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的作用。其本质在于破坏DNA的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OD260的增高、粘度下降、比旋度下降、浮力密度升高、酸碱滴定曲线改变以及生物活性的丧失。DNA的变性是爆发式的,变性作用通常发生在一个较窄的温度范围内。解链曲线描绘了DNA在连续加热过程中的变性情况,变性温度的大小与G+C含量成正比,与DNA均一性的高下和介质中离子强度的高低有关。

核酸的复性是指去除变性因素后,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链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退火是热变性DNA在缓慢冷却过程中发生的复性现象。复性的条件包括足够的盐浓度、适当的温度及恰当的复性时间。影响DNA复性的因素有片段大小、冷却速度、DNA浓度等。

核酸的分子杂交是指在DNA变性后的复性过程中,不同种类的DNA单链分子或RNA分子间通过碱基配对形成杂化双链的现象。分子杂交的应用广泛,包括基因定位研究、序列相似性检测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的基础等。通过人工制备或从基因组中分离已知序列的DNA,经变性形成单链,在适宜条件下与待测DNA单链进行杂交,可检测到特定标记的双链DNA分子,从而达到探测未知DNA的目的,这就是核酸探针技术。

综上所述,核酸的变性与复性是其结构变化的重要方面,对于理解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DNA复制、转录、翻译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具有深远影响。分子杂交技术的应用,为遗传信息的鉴定、序列分析及基因检测提供了有力工具,对于生物科学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