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门东内的上江考棚界石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23:02:06
2009年5月份,南京城市记忆讨论版网友在即将拆迁的门东发现了上江考棚界石。
南京有上江考棚和下江考棚两个地名,还有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考棚小学。
关于考棚的历史,在明清时期,安徽与江苏两省的秀才们都在南京的贡院参加乡试,但并不是所有的秀才都能参加乡试,他们必须要先通过预考,合格者方能参加乡试。预考时,安徽与江苏的秀才们是分在两个考场进行的,这个预试的考场称为考棚。依照两省沿长江的位置,安徽居于江苏上游,时称安徽为上江,江苏为下江。安徽秀才预考处就被称为上江考棚,而江苏秀才的预考处则叫做下江考棚。
据清《同治上江两县志》卷十一《建置》载,上江考棚始置于朝天宫皇甫巷,同治四年(1865)迁至南京门东三条营附近方家巷,同治十二年(1874)迁建于中正街(今白下路),至废科举制度止。
当时网友们发现的仅仅是房屋西侧的一块界石,其实,在这幢房子的东侧还有另一块同样的界石。由于这两块界石的发现也导致了这幢老平房幸运地被保留了下来。
不过,门东这里的上江考棚究竟位于哪里还不好说,它不像后来迁到白下路193号的上江考棚至今还有一座真正的遗址——当年考棚的正堂明恕堂,这是1873年由安徽士绅集资修建的。现在这两块界石位于这幢老宅的东西两角下,或许是当年房屋的主人挪用了废弃的界石作为建材了。
但是,性急的门东规划者们可烦不了了,他们在发现界石的对面修建了一处上江考棚旧址——说是旧址,也仅是一个门面。我在这里参观时,来了一家子人,其中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子吃惊地冲着院门说:这里不是我上过的幼儿园吗?透过门缝,他们说,里面还一点都没有变。
2013-10-05 10:48:41| 分类: 城市记忆
阅读(514)| 评论(5) |
评论:
上一篇
贷款迁徙率如何计算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