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我国空间站航天员出舱,身穿的3000万元衣服,为何无法带回地球

1. 在2008年9月27日的神舟七号任务中,中国宇航员翟志刚完成了出舱活动,而刘伯明则身着俄罗斯“海鹰”航天服提供辅助。两人的太空行走总计不到20分钟。

2. 尽管宇航员所穿的舱外航天服价值高昂,理论上可在三年内多次使用,这两套服装实际上并未被带回地球。它们随着轨道舱最终坠入大气层并被烧毁。

3. 神舟飞船的返回机舱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携带更多的负荷。舱外宇航服的总重量超过了100公斤,相当于需要在返回舱中增加一名乘客的负荷。

4. 返回舱的设计必须平衡减速和放热的技术要求。为了产生必要的空气阻力,返回舱采用圆锥形状,底部防热盾的大小与返回舱重量精密匹配。

5. 飞船设计时就已经决定了哪些物品会被带回地球,哪些将被抛弃。返回舱的重量越大,需要的阻力和降落伞就越大,导致成本上升和结构强度下降。

6. 为了保护宇航员的安全,返回舱必须设计得足够坚固,这优先于携带舱外宇航服返回地球。宇航员的安全是首要考虑。

7. 经过神舟七号的测试,中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证明了其质量。现在,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和新一代宇航服的服役,这些服装将长期留在空间站直到报废。

8. 在未来,这些宇航服将像其他废料一样在退役后被丢入大气层烧毁,而新一代的宇航服将取而代之,继续在空间站中服役。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