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下令斩杀戊戌六君子,为什么必须要用钝刀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2:04:38
戊戌变法发生在晚清光绪时期,它是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而改良政治的运动。但由于袁世凯的出卖,导致了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后以慈禧的镇压而失败。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戊戌变法中的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被慈禧下旨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根据《谭嗣同就义目击记》记载,慈禧太后在下令斩杀“戊戌六君子”的时候,特别吩咐行刑的刽子手要以钝刀对这6个人行刑。 慈禧为什么要让刽子手用钝刀行刑呢?
我们先看看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实际上是光绪皇帝所支持的维新派与慈禧太后、荣禄等为首的守旧派之间的政治较量。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再此签订《马关条约》,这时的国家沦陷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 眼看国家将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积极向光绪皇帝上书,并提倡学西方国家变法自强。看到各地纷纷响应,支持变法,光绪受到了影响,他破格提拔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为中枢官员,并下诏废除了全国文武科举考试、裁减了许多无用的部门,淘汰绿营,组建新军。
由于变法过于的激进,导致许多官员因部门废除而失业,断绝了打算“学而优则仕”的知识分子的未来,也大大地伤及满洲八旗子弟国家豢养生活的利益,这让守旧派们如丧考妣,他们集体跑到颐和园向光绪皇帝的母亲慈禧太后告状。慈禧本身就是一个思想与观念非常守旧的人,对于光绪的创新措施她是极力反对的,看到维新变法的浪潮空前高涨,她担心变法会一发不可收拾,以后会危机到大清皇权与她的利益。慈禧坐不住了,她觉得不能让光绪再胡来了,于是准备回紫禁城。
光绪得知慈禧要回来,以为慈禧要废掉他的帝位。在极度惶恐中,他向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寻求解决办法。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却给光绪皇帝出了一个骚主意。他们让光绪给一向积极支持变法的袁世凯下密诏,让他从天津率北洋军进京勤王,杀荣禄,逼慈禧交出国家大权。
于是有了谭嗣同拿着光绪的密诏找到袁世凯,希望他尽快进京勤王的那段故事。可是在谭嗣同前脚刚离开,老谋深算的袁世凯后脚就跑到荣禄那里告密。荣禄又慌慌张张的跑到颐和园,慈禧得知消息后,气的脸色发紫,她大骂光绪的不孝,指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祸国殃民。
1898年9月21日,慈禧回到了紫禁城,她将光绪囚禁于瀛台,再一次亲政。慈禧将变法中废除的部门、绿营、文武科举考试等恢复如初,并下旨缉拿所有维新派成员。7天后,谭嗣同等6人被慈禧下旨用钝刀斩杀。
慈禧之所以要用钝刀处死这6个人,是因为她觉的原本安定的大清江山被这几个维新党搅的乱七八糟,他们属于祸国殃民的罪人。最重要的是这几个人带坏了她的儿子光绪,甚至还教唆光绪害自己的母亲。这是慈禧最不能容忍的,慈禧本想用凌迟处死他们,可在当时凌迟之刑早已废除了,所以慈禧选择了钝刀行刑,她要用钝刀让受刑的维新党痛苦而死。
谭嗣同是第六个行刑,行刑前,谭嗣同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引颈就戮。刽子手钝刀连砍带锯,足足砍了30多刀,才将谭嗣同的头颅砍下。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