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马玉岩的生平经历

1949年出生的马玉岩,4岁时生母病逝,随养母由辽宁铁岭搬到了黑龙江省牡丹江。当小学教师的养母,对马玉岩疼爱有加,从4岁起就买了一块小黑板教他写字、画画。也许天生是块画画的料,马玉岩一天到晚总是在那里画个不停,家中的瓶瓶罐罐成了他临摹的道具。上小学后,马玉岩成了班里的绘画尖子;上初中时,成了学校墙报板报的专业美术编辑;上牡丹江二轻工业学校美术班时,他的工笔国画《半工半读育新人》入选了黑龙江省美展。

1968年,马玉岩中专毕业,被分配到牡丹江树脂厂当工人,看到车间有一面空白的墙,他利用两天业余时间画了一幅《毛主席在北戴河》的油漆画,形象生动、逼真,立即在工厂引起轰动。很快他被调到了厂政工组当美工。这使他如鱼得水。上班画画,下班也画画,学画如饥似渴,临摹名人作品经常入迷,一画就是一个通宵。“技不恒,巧无能;功之苦,拙可补”,马玉岩说到了也做到了。那段经历让他深入地了解了工人的生活,他的多幅反映工农兵生活的作品参展,获奖,被媒体报道。同时,也使他找到了步入绘画艺术殿堂的门径,为他日后创作积淀了深厚的底蕴。

1998年,马玉岩调入牡丹江书画院工作。凭借着西画的基本功,马玉岩很快就在国画创作上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他潜心研究中国传统绘画,领悟中国画所追求的不同于西画的审美理念,通过研究历代名字的力作和在实践中不断磨炼,他的画风逐渐形成,作品造型严谨,格调清雅,生动传神,意境深远,融中西画于一炉,北派气势与南派灵秀兼备。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玉岩选择了画虎。那是在全国第六届美展时,辽宁画家冯大中的《初雪》让他动情。他想,一个辽宁画家能画那么优秀的虎作品,而我们牡丹江有全国最大的养虎基地横道河子虎园,却找不到一个优秀的画虎名家。以画动物见长的马玉岩深感不安,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虎题材作为后半生努力探索的方向。为了画虎,他常到虎园去写生,不断地近距离观察,不断地深入感悟老虎的性情、画了大量的速写草图。渐渐地,他提笔画虎,越来越得心应手,好像看得见老虎在面前跃动,对虎的表情变化、动作习惯、皮毛褶折等细微波动,都笔追心记,烂熟于心。他以虎为师,不嚼别人嚼过的馍,一次次地探索,终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如今,他笔下的猛虎形神兼备。特别在背景处理上,他一反前人画奇石古松、飞泉浩月的技法,更多地去表现东北常见却没人注意的春暖草荣、山朗林绿的生机之感和冰封霜染、风劲叶黄的苍茫冷峻之势,自此在众多画虎画家中脱颖而出。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