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坦加利《瑜伽经》大纲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2:34:45
帕坦加利的《瑜伽经》大纲涵盖了瑜伽实践的多个层次,从静坐冥想的理论到实践锻炼,以及最终的解脱自在。第一章首先定义了瑜伽,它是控制意识,使知觉者回归本来面目的过程,涉及痛苦和非痛苦的五种转变。通过锻炼和不执着,可以控制这些转变,达到最高冥想状态,即真我与宇宙的合一,体验真理、明辨和喜乐。
第二章详细阐述了瑜伽的实践,包括对身体的自律、经典学习和对神的顺服。五种生命的障碍——无知、我执、迷恋、厌弃和贪求,是冥想道路上的阻碍,通过瑜伽的锻炼,可以逐步消除。瑜伽的八支,如持戒、精进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非暴力、诚实等道德规范在其中占据核心位置。
第三章深入探讨禅定的力量,包括凝神、入定和三摩地。通过静坐冥想,意识可以逐渐内敛,对感官的控制增强,从而达到更高的智慧境界。三摩地的实现,涉及对不同对象的冥想,以及对死亡、能量等的深刻理解。
最后,第四章阐述了解脱自在,强调过去与未来的统一,以及心灵的净化和调适。心灵的进化和解脱,需要对欲望的控制和真我的认知,以达到完美的自由状态,即无痛苦、无阻碍,知觉者与被知觉者达到完全合一。
扩展资料
印度大圣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大概活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才真正成形,是第一个将古老的瑜珈传统有系统的介绍给世人的圣者。瑜伽行法被正式订为完整的八支体系。帕坦伽利赋予了瑜伽所有理论和知识,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系统。所以帕坦伽利被公认为瑜伽的创立者。
上一篇
南工院E创空间属于哪个区
下一篇
张家界考导游证难吗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