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鲁迅花3765块大洋,买下北京一套四合院,现在值多少钱
- 培训职业
- 2025-05-07 02:29:40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鲁迅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用手中的笔,试图唤醒当时已经麻木不堪的国人。仅凭这一点,当今的作家就只能望其项背,躺在鲁迅等人的阴影当中,享受着这个时代的美好。
关于鲁迅的文章和故事,在自媒体发达的时代已经屡见不鲜。无论是褒或是贬都有着各自的角度去评断他过往的人生。
俗话说盖棺定论是对亡者最大的尊重,所以我们今天不提鲁迅的过往,倒是从他在北京的住宅当中,看一下这个时代的发展。
01八道湾的豪宅
至今在北京西直门外的八道湾胡同还保留着鲁迅的一个纪念馆,这里便是鲁迅先生在北京的第一套有产权的房子。
这里曾经是满清达官贵人的住处,在1919年的时候,鲁迅把它买了下来,并把浙江绍兴家里的人都接了过来。
故事还要从鲁迅入职北京大学说起。1919年鲁迅在北大讲授中国小说史,那时候的鲁迅已经在民国文坛当中占有一席之地,称得上是当时最为著名的教授之一。北大给他开出的工资自然也是异常的丰厚,每月接近400块大洋。
经过多年的努力,鲁迅手中已经积攒下了一些钱财。母亲为他们三兄弟操劳多年,身体一直不好。为了能够更多地陪伴在母亲身边,他决定把老家的母亲、媳妇朱安和两个弟弟一同接到北京来住。
也就是这一年,鲁迅花费了3500大洋买下了八道湾11号的三进的四合院,并回到绍兴老家,把家人们都接了过来。而这一次的搬家,也是鲁迅和“闰土”人生当中的最后一面,此时的闰土就是鲁迅笔下的中年闰土。
自从鲁迅远渡日本读书之后,他们两个再也没有见过。两人再次会面的时候,闰土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形影,目光滞纳地喊了一声鲁迅老爷。
但闰土对鲁迅的感情依旧没变,当鲁迅搬家的时候,闰土像他父亲一样去了鲁迅家中帮忙,鲁迅也把部分家当给了闰土,17年以后,闰土先于鲁迅半年去世。
鲁迅在八道湾购进的这套宅子无论是今天还是百年以前,绝对称得上豪宅,当时还引起了文学圈子里不小的轰动。
这套宅院占地1300多平,大小房间32间。前院是鲁迅日常会客读书的地方,中院则是母亲和朱安的住所,后院最豪华的部分分给了周作人和周建人居住。
他们三兄弟也是在这所宅院里渡过了最好的三年多的时间,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鲁迅独自搬了出去。
02当今的价值
鲁迅购置这所宅院的时候,对方出价是3500大洋,加上中介费、印花税等等一共花了3765块。
这个数字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并不太敏感,毕竟现在,在西直门外租一套小房子也不止这个价钱,那以当时的物件对比,这所房子到底值多少钱呢?
给大家举一个小例子,1923年鲁迅在购置另外一所宅院的时候,找了一个住家的保姆,除了包吃包住以外,每个月还有3块大洋的工资。
以如今北京找一个住家保姆,月薪6000来算的话,那这所豪宅大概花费了700多万。那这样来算的话,鲁迅在当时一年的收入已经近千万了,北大给他的工资每月竟高达800万。
这似乎有点不符合实际情况。当然如果以一个知名作家的头衔来看的话,放在当下,鲁迅的年收入又何止千万呢?
民国初年,北京一个普通工人的月收入大概在10块大洋左右,以北京平均工资6000来看的话,那鲁迅的这所宅院差不多在200万左右,其实这么来看的话,毕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如果以当时大米的物价来算,鲁迅的月收入大概是在3万左右。这样算下来,这所宅院那就便宜的多了,一座面积达1300多平的院子,居然不到30万,还是在紫禁城的边上,是不是有种物超所值的感觉呢?
我有一个朋友,他家恰好就在西直门一代。在写这个小故事的时候,还专程问过他当地的房价。以他的了解目前西直门附近的二手房价格大概在1.3万一平。以这个价格计算的话,鲁迅的这所宅院大概不到2亿。但是他对我说过一句话,如果是四合院的话,恐怕价格要在5个亿左右。这个地方的四合院可不是鲁迅当年,想买就有的买的。
不得不感慨这个社会发展之快。以当时的物价水平来对比当下。可能房子是升值最快的吧。无论是大米、白糖也或是食盐。这百余年来,如果都是以元来计算,大概都是上涨了百倍左右。这所宅院上涨的就有点离谱了。以工资水平对照,这所房子那也是物超所值。
至于原因那就是社会的发展带来的附加价值吧。毕竟是在首都,这片寸土寸金的地方,无论是教育,还是医疗水平以及设施,都赋予了这个地区独特的价值。
这些价值很难用金钱来衡量,如果势必要用价格来换算价值的话,那绝对都是普通人无法承载的数字。
03百年沧桑
1923年,自从鲁迅离开之后,他几乎很少再来到这里。鲁迅与兄弟们的政治理解不尽相同,特别是当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同居之后,在这所宅院当中掀起巨浪,兄弟之间更是走到了不可调和的境地。
朱安在这里陪伴着鲁迅的母亲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刻,在一个孤独的角落当中,她也卑微地活着,直到离开这个人世。与鲁迅争斗了一生的周作人也是在这里默默地离开了这个红尘往事。
鲁迅比较知名的几部作品大多数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曾经他们三兄弟在这里迎来送往着来自各方的宾客,不少的民国大师都在这里留下了身影和耐人寻味的故事,然而当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之后,这里已经破败不堪。
曾经的八道湾11号院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看不到昔日的灯火辉煌。
倒塌的墙壁、凋零的树木向人诉说着它往日的故事。后来,在这里建起了一座鲁迅纪念馆,但也只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间而已。如果经过这里,或许还能看到它往日的模型。
或许这就是岁月,也或许这就是历史。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就是对于这座宅院最为恰当的描述吗?虽然这已经成为过去,但这也并不影响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是吗?
下一篇
教师资格证免考政策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