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碧的感人故事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5:03:10
A. 老干妈的发展历史
陶华碧由于家里贫穷,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20岁时,她嫁给了206地质队的一名队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生存,她只能去外地打工和摆地摊。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和四处捡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简陋的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为了佐餐,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生意十分兴隆。有一天,陶华碧起床后感到头很晕,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谁知顾客来吃饭时,一听说没有麻辣酱转身就走。这件事对陶华碧的触动很大。
她一下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而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
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关上店门,走了10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发现他们的生意都非常好,因为这些人做佐料的麻辣酱都是从她那里买来的。从那之后,她再也不单独卖麻辣酱。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陶华碧舍弃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餐厅。1996年7月,她租借贵阳市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了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办厂之初的产量虽然很低,可当地的凉粉店还是消化不了,陶华碧亲自背着麻辣酱,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单位食堂进行试销。不过一周的时间,那些试销商便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一年后,“老干妈”麻辣酱经过市场的检验,在贵阳市稳稳地站住了脚。
(1)陶华碧的感人故事扩展阅读: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
自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以来,在贵州省、市、区各级党委、 *** 的支持和帮助下,在企业创始人陶华碧女士的带领下,全体老干妈企业的员工秉承“诚信为本,务实进取”的企业精神,通过艰苦创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知名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目前老干妈公司已形成日产量120万瓶辣椒制品的生产能力 ,主要生产风味豆豉、油辣椒、鲜牛肉末、水豆豉、风味腐乳等20余个系列产品,是目前国内生产及销售量最大的辣椒制品生产企业。
2012年7月,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把老干妈奉为尊贵调味品,限时抢购价。美国“老干妈”绝对算得上是“来自中国的进口奢侈品”。老干妈入选2014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榜单,以160.59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第151位。
B. 找一些做生意成功的传记。类似老干妈辣椒酱,大娘水饺,这些平民做生意成功的故事,当然最好是他们的传记
一个没上过一天学、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村妇女, 白手起家,居然在短短的6年间,创办出了一家资产达13亿元的私营大企业!
创造这个新童话的农村妇女名叫陶华碧,今年已经51岁了。说出她的名字,许多人也许茫然不知,但提起她的“老干妈麻辣酱”,却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陶华碧就是打工者们几乎天天必吃的“老干妈麻辣酱”的创始人,生产这种食菜的大企业的董事长。这个大字不识4个的农村“老干妈”,连文件都看不懂,她是如何创办和管理好拥有1300多名员工的大企业?
敏锐抓住商机
由于家里贫穷,陶华碧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为了生存,她很小就去打工和摆地摊。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用四处拣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开了个简陋的餐厅,取名“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当时,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作为专门拌凉粉的一种作料,结果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早晨,陶华碧起床后感到头很晕,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谁知,顾客来吃饭时,一听说没有麻辣酱,居然都转身就走。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怎么会这样?难道来我这里的顾客并不是喜欢吃凉粉,而是喜欢吃我做的麻辣酱?!
这件事对陶华碧的触动很大。机敏的她一下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
老干妈以情经商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工人一下子增加到200多人。此时,对于陶华碧来说,最大的难题并不是生产方面,而是来自管理上的压力。
虽然没有文化,但陶华碧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一个人,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动整个集体。果然,这种亲情化的“感情投资”,使陶华碧和“老干妈”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减。在员工的心目中,陶华碧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可敬;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叫她“老干妈”。
到2000年末,只用了3年半的时间,“老干妈”公司就迅速壮大,发展到1200人,产值近3亿元,上缴国家税收4315万元。如今,“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达13亿,每年纳税1.8亿,名列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的第5名。
老干妈的成功秘诀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亿万富翁无非有这些构成要素:家传祖业,比如洛克菲勒;科技先锋,比如比尔·盖茨;资本高手,比如丁磊……还有那一大批通过
但“老干妈麻辣酱”的陶华碧靠了什么?论实力,丈夫早逝,上世纪90年代之前,她还拖着两个小孩到处打工和摆地摊;论机会,做的是麻辣酱,是传统不过的产业;论知识,就更谈不上了,她不仅没有留过洋,读过大学,甚至连珠三角地区一些“洗脚上田”的小学毕业、初中毕业的老板都不如———只认识三个字,而那还是当了老板以后才学的!
陶华碧何以成功?“老干妈”何以不断壮大?这是一个秘诀,但却又有一个人人皆知的答案。说是秘诀,“老干妈”创业6年而至13亿元年产值巨大规模,“什么都没有”的陶华碧,不可能没有成功的秘密;说答案人人皆知,则更是实话———
对机会敏感。李嘉诚的最初成功是抓住香港地产和港口发展的机会,丁磊拿捏的是互联网,朱保国稳住了保健品……陶华碧则是上世纪90年后期,在大家认为“没有大钱做不成生意”的年代,做成了大生意。想当初,她抓住的不过是卖凉粉时,拌酱料畅销的小小机会。
诚信。“做生意要诚信”,这几乎谁都知道。但事实上,很多人还是做不到。陶华碧以前没提听过文绉绉“诚信”,但她以一个农民的朴实本质,做到了诚信也做大了生意。 凝聚力。企业初创,仅几个的苦干、巧干,甚至有一点蛮干就可以,但往后呢?员工多了,就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很多优秀企业配有股权激励、企业文化;异曲同工,陶华碧有“情感投资”,以情感人。
只认识三个字的陶华碧,每一点心路都暗合最新最全的管理大全———因而,“老干妈”的成功是神奇,而远远不是神话。
C. 看完老干妈的经历你有什么感想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处事待物。只有怀有感恩心的人才配拥有他人的帮助,因为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D. 老干妈摆了老干爹一道因为他不懂注册商标,还告他的事情是真的吗,我感觉有点替老干爹打抱不平,不要瞎说
说起“老干爹”品牌,可能有人会感觉陌生,甚至有人到现在还误以为这是个“山寨货”,殊不知他曾经与“老干妈”品牌不分高下,还与老干妈一起参与起草制定《油辣椒》的国家标准。
据贵州老干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民介绍,大约30年前,老干妈作为供货商,还给老干爹品牌供应过豆豉。
然而同人不同命,虽都是贵州企业,老干妈如今却是直接支撑贵州这个贫困省份的经济增速、辣酱产业无人不知的行业霸主;而“老干爹”品牌,却因错失注册商标的先机,被老干妈一纸诉状逼退辣酱市场5年。
商场如战场,老干爹品牌虽几经波折“复活”了,但与老干妈差距之大早不能同日而语,两品牌间长达30年的恩怨纠葛,似乎也启示后人:只有动作快、懂得多的“老司机”,才能成为大赢家。
贵州老干爹食品有限公司前身是贵阳流花饭店,据“老干爹”总经理王建民介绍,1982年前后,饭店开业,来店吃饭的客人很多会被店里无 *** 供应的调味品辣三丁、油辣椒所吸引,临走时还想打包带走一些。
因此,到了上世纪90年代,老干爹第一代创始人邓承俊就开始逐步扩大油辣椒、辣三丁等调味品的生产规模,而品牌取名老干爹也是因为店里的主厨师傅被顾客称作“老干爹”而得名。
这样的故事,似乎跟老干妈辣酱如出一辙。据了解,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最初也是从摆路边摊卖凉粉、凉面开始的,后来才开始创立老干妈品牌,生产油辣椒等辣酱产品。
E. 请各位朋友帮忙,请问现在贵阳哪里还有《云关村与老干妈的故事》的书卖,谢谢!
西西弗
上一篇
天津金立手机维修在哪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