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自己最成功的一件事

医院门诊大厅里来来往往的病人,行色匆匆。他们或愁眉不展,或焦虑痛苦。在这样紧张的环境中,如果大厅里飘来一首熟悉的钢琴曲,那舒缓、优美的旋律一定会给患者带来非常亲切温馨的感受,甚至会暂时忘却病痛带来的不适。

我是一个60后,学习钢琴的时候已经将近40岁,到现在已经快20年了。我从小对音乐比较有兴趣。但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没有条件接触乐器,更不要说钢琴了。大学期间自学过吉他,因为没有老师教,也就学会了几首曲子。

2000年的时候,我报了一个成人钢琴培训班,一直坚持跟老师学习,前后大概有4~5年时间。其实在成人钢琴班里能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很庆幸,我是其中之一。

刚开始,我连五线谱都不认识,很多乐理知识都不太懂。在老师的精心教导下,一点点熟悉,回家后抽时间不断练习,慢慢地走上了轨道。

大家都知道,学钢琴是非常枯燥的。很多小孩都是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被动学钢琴的。真正有兴趣的小孩不多,包括像郎朗这样的世界闻名的钢琴家,小时候也是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成长起来的。因此,也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会到会,从弹得不好到很好,其实就是一个习惯的培养过程。

我的钢琴之路也曾经历过一个最黑暗的时期。起初跟着老师的节奏,可以比较熟练的弹一些练习曲了。这个时候就开始 手 痒了,就想试着弹一些稍微简单的名曲。可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就是无法从头到尾把一首完整的曲子弹出来。心里面那个不爽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那种着急、困惑、怀疑等等负面情绪充满了整个大脑。是坚持下去还是放弃,两种想法不断地纠结着。就像一个小伙子喜欢上一个心仪的姑娘,追不到又舍不得放手的感觉。

现在想想,当时还是因为那种急于求成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导致的苦恼。

后来,经过长期稳扎稳打的不断苦练,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学会了很多好听的曲子,自己经常陶醉其中,不亦乐乎。

整个学琴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了一个不断挑战自己和战胜自己的心路历程。我们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这样呢?成功的喜悦固然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我们更要学会享受过程的艰辛和痛苦。有一句话说得好:“ 人生不看最高处,是看谷底反弹的能力 ”。

虽然弹钢琴已经20年了,却很少在大庭广众下演奏过。平时都是一个人在家里自我欣赏,倒也乐在其中。可一旦旁边有人,就会感到紧张。不是忘记谱子就是弹错音。记得有一次我侄女来我家玩,要给我录个视频。一想到有人在旁边录视频,我脑子里就产生了,‘’弹得不好怎么办?她要是发到网上给别人看到了会不会丢人?‘’等等不好的想法。平时明明弹得很溜的曲子愣是反复了好多遍才录好。真觉得自己没出息。

我弹了这么长时间的钢琴,很多要好的朋友都不知道。有时偶尔说起来,别人都不相信,你说可笑不可笑。可见我是一个多么内向的人。

之所以到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去做钢琴志愿者,也是想突破一下自己。我的初衷是不能浪费这么多年的心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能够到医院去为患者献爱心也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

这几年由于我儿子走上工作岗位后患上了社交恐惧症,我一直在看有关心理方面的书籍。

俗话说,书是最好的老师。看了大量的书籍以后,我知道了人们之所以会产生恐惧心理,是因为我们习惯把恐惧的负面情绪归结为外部环境而引起的,其实这根本是个错觉。

外部环境是多变复杂的,凭人的直觉是无法看清的。经研究,人的直觉--显意识认为正确的事物99%以上都是错觉。只有人的内心--潜意识才是最客观、公正、中立的。

如果一个人把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上,他得到的一定是一个无法确定的结果,这就导致了情绪随着主观意识的变化而变化,心神不定就在所难免。在这样的心态下,我们就无法开展正常的活动。随着‘’担心做不到,做不好‘’等等负面情绪越积越深,恐惧的心理就产生了。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调整方法,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从向外看转变为向内看。

我们身边经常会有一些人,看上去没心没肺样子。不要小看了这样的人,更没有理由取笑他们,其实他们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别看他们一会哭一会笑, 他们是最懂得情绪断舍离的人。他们的情绪从来不会受外部环境的左右。就像小孩子一样,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遵循内心的想法。

我儿子从小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为什么长大了就恐惧了呢?就是因为他接触 社会 的机会多了,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多了,由外而内产生了恐惧的负面情绪。

恐惧心理并不可怕,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因为我们知道了它的来龙去脉,知道了它的源头。

随着一个人的成长,我们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外部环境的污染,已经不堪一击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用正确的思想,正面的能量去替代原有的负面的潜意识。

1、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心理暗示。我们要每天都反复地暗示自己,我们 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早上起床时重复20遍,晚上睡觉前重复20遍。还有就是在发现有恐惧的苗头时,要及时的告诉自己,我所担心的事情其实是一种错觉,不必在意,我肯定会胜任手头的工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用正能量暗示自己,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每天早上对着镜子微笑3分钟,做不到自然的微笑,哪怕是假笑也行。这样,你的体内就会产生足够的令人愉悦的多巴胺。你一天都会在非常愉快的心情中度过。

3、每天抽出10分钟时间,进行冥想。放空自己,让一切烦恼忧愁排出脑海。

还有许许多多的方法用来调节人的情绪,我们可以在很多心理书籍中汲取营养,我就不一一罗列了。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焦虑和恐惧远离我们,让愉悦的情绪始终伴随我们。

经过了一系列的心理调整,我自信的来到了的门诊大厅,坐在了雅马哈三角钢琴面前。凭借我20年的钢琴功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圆满的完成了首次演出。得到了患者和医院的一致好评。

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不受外界的干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是一种多么愉快的体验啊。什么叫忘我?其实更确切地说应该叫做找回自己。

现在,我经常会抽空去 弹钢琴。自我感觉越来越好。经常不知不觉中在身后围了一群人,他们都在静静的倾听这美妙的音乐。最近,在医院组织的志愿者中秋联谊会上,院方还任命我为钢琴志愿者分队的队长。最近我们的团队又来了好几个新队友,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大家都争先恐后地预约排班,真是可喜可贺。

一切美好的事物从一个美好的心情开始,感谢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给我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感恩一路上遇到的纠结与恐惧。正视自己,直面人生,过好每一个当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成功就是做自己。

如果没做自己就是失败。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离开了工作了二十年的体面的体制内工作。在四十岁后再次出发,考证,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身心灵工作,感觉人生再度焕发生机,人如婴孩重新降生地球。

一切犹如一场大梦初醒后,世界是如此真实而美丽,人间如此值得经验和享受。

这是生命中最好的时光,每一分钟都是为自己而过,为真实而活。

有朋友问我这两种生活的不同,我总是这么回答的:以前的我只是活着,现在才是生活。

在这样的生活中,我活出了自在、喜悦、爱和美好,我越来越喜欢自己,越来越爱自己,越来越他人,还有这个世界。

我越来越成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