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的发源地究竟是哪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9:04:02
粤语的发源地究竟是哪?有什么依据
谢谢邀请。中国古代岭南地区称南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部落,统称为越,隋唐以后越,粤两个字含义开始有所区别,前者用于江浙吴语地区,后者用岭南两广,粤语,两广民间俗称白话,海内外称为广东话,据说秦始皇灭楚国后,秦始皇继续命屠雎率50万大军攻打岭南,战后秦始皇为了长治久安,将剩余士兵大多数留在岭南,以后又有几万青年男女从中原移民到岭南和当地岭南人融合,汉武帝又派军队灭南越国,从此南越人和入粤的中原人互动同化,名种语言开始慢慢融合,粤语从秦朝至内也就2200多年的历史。古越语发言轻利急速,建国后国家规范官话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语,粤语受普通话影响越来越大。广东使用粤语人口有6700万,加上广西粤语有2500万,香港750万,澳门60万,泰国500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500万,还有越南,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全球大约有1.2亿人讲粤语。粤语在香港,澳门具有官方语言地位,排外比较严重,如果不会讲粤语,会受到歧视,被视作两类人,讲粤语有种天生优越感。
中国的文化都是中源文化起之,而中源文化又是潘族之源(客族文化),所以,现在百分之七十的汉人之中,有一亿三仟多万客家人,说明什么,说明了中国文化的语言,都是以客家语言演变成各地方的方言,普通话的语音很多是客家话语音,亍州话很多都是客家话语音,比如《我们》的读音,客家话和亍州话是一样的。
谢邀。据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去年11月组织的学术研讨会证实:粤语发源于梧州封开。既楚汉的苍梧郡治所之地。
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开话还完整保留着两汉时期及先前的中原雅言浊塞音糸统。参照标准是我国第一部音韵学史,随朝初年的《切韵》。上面记述的是南朝学子的语音。
这表明粤语不是百越语言,而是楚苍梧郡或汉苍梧郡的官方语言。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史料:
1,《史记.货殖列传》:“九嶷,苍梧之南,而扬越多焉。”
2,《战国策.楚策》:“吴起为楚收扬越。”(吴起为楚悼王宰相)
3,晋代顾微《广州记》:“六国时广州属楚。”
4,唐代马总《通历》:“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62年),楚子熊伐扬越,自是南海事楚。”
5,宋代郭棐《广东通志》:“粤服楚,有楚庭。即今郡城。”
还有一些,这里不一一列举了。再结合广东珠三角地区考古发现大量的楚墓楚文物,可以肯定地说楚人曾经统治岭南数百年。楚人与百越人融合创造出“北话或白话”是必然的。秦始皇派50万大军征伐岭南后,只是将楚苍梧郡改名秦南海郡。连语言,风俗,绘画,音乐都无法改变。晋沈怀远《南越志》记载:“任嚣赵佗之时,因(广州)楚时有羊五色以为瑞,遂图于府厅堂矣。”这表明秦军两位统帅是尊重楚俗的。
至于汉武帝恢复楚苍梧郡,在岭南大力推广白话,也是皇恩亲民的必然。但他将封开之地改名为广信(广为恩信之意)。所以,白话又称广府话。
我想先说一下“百越”,先秦时期的百越是指:“吴越”苏南浙北一带;“闽越”福建一带;“南越”广东一带;“扬越”江西湖南一代;“西瓯”广西西部一带;”驼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
再说广东话与广西话,广东和广西都有很多方言,有很多是不能互相沟通的。但是,广东的粤语与广西的白话,两者很像,互相可以直接沟通,只是口音稍微不同。与此同时,它们又能与越南的京语可以沟通的。
先秦的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中将长江以南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越南北部称为“百越”,那里有今天的壮族、瑶族、黎族、布依族、京族、水族等等,这些是当地的本土族。
由于语言是由母系传递过来的,它带有原生态,几千年来代代相传,所以基本没有办法改变的。现在广东、广西的语言能与越南的京族沟通,证明它是几千年前就是当地的互相交流的语言,与现在广为宣传的“中原雅言”格格不入,风马牛部相及。
上一篇
冰淇淋可以批发去外面卖吗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