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汉唐乐府悠音两岸

在古代文献中,有记载:“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这是一种以丝竹乐器伴奏,由持板者演唱的音乐形式,它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今日南音中的“上四管”——琵琶、洞箫、二弦、三弦和拍板。这种音乐传统源远流长,从汉唐时期起,南音逐渐流传到泉州,再从泉州扩展到闽南乃至海外。

陈美娥女士对南音的热爱和研究是深沉且持久的。1983年,她与兄长陈守俊共同创立了“汉唐乐府”,以此表达南音源自汉唐的坚定信念。他们遍访南音流传的各地,包括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新加坡等地,以及香港和泉州,寻找南音的根源。陈美娥发现,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闽南人的聚集地,都能听到南音古乐的悠扬旋律,它既是人们娱乐抒怀的艺术享受,也是慰藉思乡之情的重要方式。

1983年,尽管两岸交流尚未开放,但陈美娥通过非官方渠道参加了在泉州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南音研讨会。初到泉州,她被梨园戏中融合南音的表演深深打动,南音与梨园舞的结合,仿佛穿越千年的历史,唤起了她深深的共鸣。1989年中秋,台湾的南音团体首次组团赴大陆演出,陈美娥的汉唐乐府与台北闽南乐府等团体通过共同的乡音,消除了两岸间的隔阂,乡情的流淌使得在场的人们情感交融,泪目动容。

扩展资料

汉唐乐府,成立于1983年,是以南音乐曲为基础的古典乐舞剧团。同时也是台湾600年来唯一受邀进入故宫演出的艺术团体,获邀建国60周年庆典演出的唯一台湾团体,同时也是2010上海世博会唯一受邀参加闭幕式演出的台湾艺术剧社。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