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中的人物影响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0:26:57
完成《贵州农林昆虫志》
1974年,郭振中主持了“贵州农林昆虫资源调查”研究项目。他亲赴黔西南各县及遵义、赤水等地调查采集,历时6年,与项目组成员分工合作,编写了《贵州农林昆虫分布名录》一书。该书于1980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为编“志”奠定了基础。
80年代初,贵州省科委鉴于郭振中数十年苦心图“志”、始终不渝的精神,给予了大力支持。他立即组织院内外教师和省内外有关农业昆虫学专家分工编写,共建大业。各类群完稿后,他都要亲自逐一核对标本、审改文稿、校正拉丁学名,直至统编定稿送交出版社。经十余载不懈笔耕,终于在1992年中完成《贵州农林昆虫志》这一四卷本巨著。该书计述省内农林昆虫2176种,累计277万余字,附图1029幅(其中彩图533幅),得到了国内外许多专家的高度赞扬。该志第一、三卷分别于1989年和1992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卷于1991年获三等奖。通过完成编志工程,为贵州农业昆虫学科技队伍造就了一批新人。
科教相融,扶植后学
郭振中总结自己早期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经验,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育人四合一”的思想并力行贯彻。在“四合一”教改思想指导下,在长期不懈努力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向社会输送了一批批高质量的植保专业人才,也在稳定教师队伍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不但时常给予中青年教师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还尽可能地予以物质方面的帮助,如赠送自己的科研资料、用自己有限的科研经费予以资助等。
在教学活动中,郭振中极为重视组织学生直接参与病虫害防治实践。有几次生产实习,他与学生一道自背行李,徒步走遍了实习地的乡村。他多次亲率学生进行普查,几乎每次都有重要发现。在兴义和罗甸首次发现传播柑橘黄龙病的柑橘木虱;在望漠发现了玉米披翅天牛,在荔波首次发现了大量的越冬粘虫,在遵义采到了为害柑橘的一叶蝉新种。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锻炼了独立工作能力。
1984年,郭振中辞去了系主任职务,退居二线后主动接受了培养昆虫学硕士研究生的任务,同时仍一直坚持本科教学。他曾先后参加编写了西南地区农业院校植保专业用农业昆虫学教材、全国植保专业和农学专业农业昆虫学教材。他还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出了10多门课程,主要有动物学、动物解剖生理学、普通昆虫学、果树昆虫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研究技术、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等。
郭振中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但他仍坚持认真修改教案,备好每一堂课。他非常注意收集有关学科的新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他讲的课深入浅出,深受学生喜爱。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