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戏是怎样诞生的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1:07:10
到了明末清初的一个夜晚,在福建兴化地区的莆田县县衙大院内,人声鼎沸,灯火通明。莆田县的各级官吏以及知名乡绅都坐在院落之中,兴致勃勃地看着眼前高大的戏台,谈论着今晚的演出。
莆田县可是福建省的曲艺之乡,在这里不仅仅有当时红透半边天的“宋江戏”,而且还有从闽中地区气势汹汹而来的过江龙“儒林戏”。
人们禁不住开始猜测今天晚上,知县老爷究竟是准备让他们欣赏哪一个戏种呢?
随着一声锣鼓之音响起,原本安安静静的戏台上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在一扇格挡布后面,出现了几个人的身影,之间这几个人手臂抬起,在格挡布前出现了几个用丝线连接在一起的木偶。
随着格挡布后面人手臂的动作,这些木偶进行了惟妙惟肖的表演,演出的曲目是《平城之围》。
知县与当地的乡绅们惊奇地看着台上的表演,一个个都被深深地吸引了。精彩绝伦的演出,惟妙惟肖的木偶,给他们留下了深深地印象。
在一台戏演完之后,知县老爷身边围拢过来了很多人,他们纷纷向知县老爷打听这究竟是什么戏?
知县老爷轻抚颔下长须,四平八稳的说道:“这叫傀儡戏,刚才台上表演的那出名叫《平成之围》。讲的是汉祖刘邦与匈奴决战,但是却在平城为匈奴冒顿所包围,城外无援兵,城内的粮草也快消耗完了,就在这个时候刘邦手下的谋臣陈平为解危困,冒着生命危险走出平城四处探访,有一次在城外探访过程中他得到了冒顿甚为好色,其妻阏氏对此十分嫉妒的情报。”
知县老爷说到这里,端起茶杯,浅浅地喝了一口茶水,吊着其他人的胃口,在众人迫切的注视中再一次缓缓说道:“于是陈平利用匈奴冒顿与妻子之间的矛盾,用雕刻的木偶化妆成美女,日夜在平城城头上翩翩起舞。”
“终于这个消息传到了冒顿的耳中,使得冒顿看得目不转睛,而他的妻子阏氏则是大发醋意,她担心平城被匈奴攻破之后,冒顿必然会纳每日在城头跳舞的“美女”为妾。于是她逼迫冒顿退兵,刘邦遂解平城之围。由于木偶退敌有功,汉高祖便将它珍藏宫中。”
众人听到了知县老爷的讲述,一个个纷纷夸奖谋士陈平足智多谋,同时赞叹陈平所制造的木偶惟妙惟肖、巧夺天工,足以以假乱真。
众人接着感叹着说道:“陈平的功绩盖世,试想如果没有陈平急中生智制造了木偶,汉高祖就会兵败平城,后果将不堪设想,没准日后就不会有汉武帝的“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的豪迈之言。”
知县老爷听到众人的话频频点头,这时戏台上再一次开始了表演,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台上的表演吸引过去,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停止了所有的动作,全神贯注地欣赏着台上的演出。
《伐子都》、《征东》、《征西》、《三国》、《封神榜》等剧目纷纷上演,让院落之中的所有人都大呼过瘾。
时间渐渐到了深夜,演出终于结束了,包括县官老爷在内的所有人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有一些乡绅甚至立刻赶到了后台,找到戏班子的班主当场下了定金,请戏班子到他家去演出。
在闽南兴化方言区,有一个古老的曲艺,当地人叫它“傀儡戏”。傀儡戏即是木偶戏,是我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
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我国木偶真正成为艺术,还在它的戏剧特征“人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
傀儡戏剧源于汉代而盛于唐代。木偶戏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出现在舞台上时,就与民间宗教信仰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城镇乡村,寺、庙、宫、观由信仰而引发了各种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凡有祭祀、节庆和民俗活动都要请木偶戏演出,主要是人员少、花费廉、小型简便,既热闹又实惠,娱神又娱人,深受群众欢迎,因而不断发展繁盛。因此木偶艺术流传的历史,无疑是比莆仙戏早,后来一直称木偶戏为“戏兄”。
南宋莆田诗人刘克庄,晚年于南宋端平年间,在故乡看到莆仙戏演出,曾赋诗描述当时盛况:
抽簪脱袴满城忙,大半人多在戏场。
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
陌头侠少行歌乎,方演东晋谈西都。
又道:
非惟儿童竟嗤笑,更被傀儡旁椰榆。
方坐皋比开讲肆,忽看傀儡至优场。
郭郎线断事都休,却了衣冠返沐猴。
棚上偃师何处去,误他棚下几个愁。
明清期间,莆田秀屿、黄石、华亭和仙游榜头木偶戏班颇有盛名。
上一篇
数控技能证怎么考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