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阔明贡献
- 培训职业
- 2025-05-07 06:00:21
赵阔明对传统面塑艺术的革新始于1924年,他在北京街头卖艺时,便开始着手改革。他借鉴年画的手法,改良了面粉硬度,使面人比例更精确,造型更为生动,告别了过去扁平且动作简单的形象。他还引入了北派"面人汤"技术,使面人从简陋的玩偶升级为案头艺术,提升了面塑在艺术领域的地位,不再是单纯的街头手艺。
在上海,赵阔明拜著名泥塑艺术家潘树华为师,学习设色技艺,改进了面塑的色彩表现,使其更加鲜艳丰富。他发展出一套完整的面塑技法,包括揉捏、搓捻等八种"手捏方法",以及挑拨、粘嵌等八种工具运用技法,同时在色彩上也有多元化的调色和并列色等技巧,使面塑具有更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1949年,赵阔明在沈阳开设"化学面人艺术研究社",致力于解决面塑保存问题,他通过多年努力和上百次试验,成功延长了面人保存期,甚至研制出配方,使面人可以保存十年以上,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赵阔明的创作题材广泛,以传统戏剧和神话传说为主要内容,作品如"福禄寿三星"、"观音"等栩栩如生,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他的面人作品不仅形神兼备,且经久耐用,如"白求恩"、"鲁迅"等现代题材作品同样备受瞩目。他的技艺被女儿和徒弟们继承,他们在国际舞台上被誉为"东方的明珠"和"中华之国萃"。
扩展资料
赵阔明[近现代](一九oo至?)北京人,从小学过京戏,拉过人力车,十九岁起兼捏面人,二十五岁与东城面人汤(子博)齐名。三十二岁在天津创化学百人艺术研究社,人称“面人王”。一九三八年到上海,拜老艺人潘树毕为师,艺益精进。道创不裂不蛀不老之面人。所捏“武松打虎”、“贵妃醉酒”等戏剧人物,及中外古今人物肖像,无不惟妙惟肖,形神兼备。一九五七年任上海工艺美术研究室副主任,一九五八年当选上海市人民代表。妻潘桂荣,亦工此艺。
上一篇
深圳画室有哪些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