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古琴与古筝的区别是什么

古筝是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根,二十一根,二十五根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1弦。古筝的型号通常用S163-21来表示 ,S代表S形岳山,是由筝父徐振高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李斯列传》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古琴则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之中、舞台之上。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历程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契合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故而在琴棋书画中居于首位。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