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历史变革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7:08:10
清初,贵定县与新添卫并存,后裁新添卫,移县治于卫城,辖新添、大平伐、小平伐、平伐、把平等五长官司。康熙二十六年,贵定县成为贵阳府附廓县,设置汛驻兵控制各乡寨。雍正四年,开始大规模改土归流,至雍正八年增设新添营,全县划分为五牌,这种划分持续至宣统元年改设区乡。宣统元年贵定隶黔中道,撤五牌,设八区,调整县境插花地。
民国元年,辛亥革命后,贵定县仍袭清制,民国三年撤销府、厅、州、县称县,县官称县知事,贵定隶黔中道。民国五年,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贵州宣告独立,撤道建置,改称东、中、西三路刺史,贵定属中路刺史,不久恢复道建置,贵定隶黔中道。民国九年废黔中道,贵定直属于省。民国十九年,设立贵州省自治筹备处,贵定县于民国二十一年重划区、镇、乡。
民国二十四年,贵州省建立11个行政督察区,贵定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八年,贵定县由省辖县划出设贵定专区驻贵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贵定,设立贵定县军事管制委员会。1950年,维持民国时期的四镇十三乡,县境设四个区。1952年,贵阳专区改为贵定专区,专员公署设贵定。1954年,贵定县划归安顺专区,后于1958年12月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958年,龙里县并入贵定县,县政府驻贵定城关镇。同时撤销区、镇建置,设城关、新场、沿山、昌明、云雾、龙山、谷脚、洗马等八个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龙里县,贵定县维持并县前的行政区域。1962年,贵定县撤销城关等5个人民公社和35个管理区,改设4区1镇,35个公社。1967年,贵定县撤销公社,改设区公所,各公社称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恢复城关区,设立城关镇。1984年,撤消公社、大队、生产队称谓,新建盘江镇,改小场公社、云雾公社、沿山公社为小场镇、平伐镇、沿山镇。至1990年,全县辖7个区(镇),34个乡镇,206个村。
扩展资料
贵定县,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黔中重镇”和“贵阳门户”之称。 贵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自隋初设县以来,建县历史已1424年。明清两代曾涌现文进士、文举人130人,武进 士、武举人42人。
上一篇
苏州泥塑的历史源流
下一篇
高记陕西面馆还收学徒吗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