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翁振华是如何配合扫盲运动的

1951年7月,翁振华被派往常熟市大义区,担任农民业余教育专职教师。

1953年,翁振华被委任为大义区扫盲中心校长,并得到由县长签发的委任状。

翁振华说,扫盲中心校配备一名教导主任和几个专职教师。这所学校设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

翁振华回忆说:当时正值土改以后,农民当家作主,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但农民百分之八九十是文盲,让农民文化翻身便成为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民学文化积极性很高,所以办起了冬学民校。

冬学和民校主课就是识字课、政治课和唱歌课。虽然目的是扫盲,但必须上政治课。农民普遍喜欢唱歌课,没有唱歌课,冬学民校就办不起来。

翁振华说,因为没有教师,就提倡“一字先生”,识字多的教不识字的。

民校的教师统称群众教师,每年秋后,在大办冬学之前,区和县都要举行群众教师培训。

1953年,中央对扫盲工作提出了“紧紧跟随和密切地结合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翁振华回忆:

当时全国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在大义新义乡试点推广。它的特点是用拼音做拐棍,强调把课堂作战场,强调集中思想,像打仗一样,上好识字课。

县派驻了20来个专职人员组成的扫盲工作队,村村搞起了速成识字班。这期间确实摘掉了一批文盲。摘帽后的农民由扫盲中心校长颁发扫盲毕业证书。

1954年,我们在小义镇办起常熟第一所业余中学叫工农中学。桌凳是小义镇国墅街各界人民赞助的。请小义中心校长等人义务讲课,我上政治课。

以后文教局派了一名专职教师,但因学生参军外出就业等多种原因,学生减少,一年多时间就停办。

翁振华说:“1955年,中央制定农村发展纲要四十条,其中一条就是要扫除文盲。这样,扫盲工作得到了普遍重视。

大义区在党委的重视下,提出4年完成扫盲。我们利用放映露天电影和开会前宣传扫盲重要性。农村墙头也写了不少有关扫盲的标语,扫盲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

同时,还利用白茆乡下放干部多的优势,请常熟县报编辑下放干部黄绳之,编写了一本“三字经”作为识字课本。这本“三字经”收集常用字1647个,读完“三字经”达到能读能写,就达到脱盲要求。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