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岗森林公园的主要景点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6:47:02
鸡冠岭
它处在距沙土乡肖家坑村北1公里的狮子流涎之上。岭西矗一巨石,顶端前伸,很象军帽的帽舌,故称之为兵帽石。从鸡冠岭下行百余米,有座状如葫芦的小岗--金线吊葫芦。再往下既有形似大象的象形里,又有貌如凤凰的凤凰里。如果从狮子流涎西面的大坡里直插前冠坪里,再向右面夹谷中走百余米,即到高岗坡北侧的一片门。这块高30余米、宽20余为的巨无霸,拔地而起,巍然屹立,竟如刀切般平整,仿佛一扇巨门,因此被誉为一片门。由一片门沿山谷北进,经鱼仔街、后冠坪,可至后冠坳上。坳上的羊肠小道,循仰天岗主峰--梁山脑山腰,经转鼓陵向前延伸。小道弯弯曲曲,连绵不断,酷似之字,而且有十八个弯处,故名曰十八之字弯。
梁山脑
相传驻扎过梁山寨。寨中好汉,劫富济贫,深孚民心。仰天岗主峰因此得名为梁山脑。当年北伐军与北洋军激战于此,掩体、战壕依稀可见。伫立峰顶,近瞰高楼林立、街道纵横的新余城雄姿,远眺稻谷飘香、河滔如练的田园风光,顿有独坐孤峰、静观万物之叹!自梁山脑南下1里,便抵九龙坡。坡内有9个同向延伸的小山坡。坡里内涵丰富,有蝙蝠洞、地坎石、九龙结血坪、油脂罐等景点。1958年,人们曾在坡下修建了九龙坡水库。
黄公真人墓地--转鼓陵
位于仰天岗南麓的蟠龙岭,即烈士陵园西面。相传真人受仙人点度,道行奇妙。仙逝之前,他嘱咐父亲:死后,封尸鼓中,让鼓任意滚转,鼓停之处,便是葬所。家人依言而行,鼓转之后,竟往仰天岗上跳七八里,转到其母坟墓附近的黄节陵,就停止不前了。其父就在那里将他埋葬。从此,乡人就称那里为转鼓陵。
仰山庙
又名仰山孚惠灵祠、仰山孚惠行宫。位于梁山脑巅顶的一块3000平方米的小盆地中,庙中供奉着袁州仰山龙神萧大介、萧济二王以及黄公真人。建庙时,因仰天岗岗极峻峭,自下至岭约十里,初营建时,木不得上。一夕,匠梦神语,可自岭上井中取木。工人如言,取之不竭。工云已足,一树遂不上,至今犹存井中。井上有神,里人黄公真人幼时尝游此山,后遂神焉,祈雨立应(清同治年间《新喻县志》)。另据老人言:仰天岗下有阴河通向城南虎瞰山的魁星阁,而阁下有湾深潭,木料由神人从袁水运来,再由深潭沿阴河运上仰天岗。 明嘉靖二年(1523)六月,新喻干旱,知县黄瀛祭庙求雨,旋而大雨如注,全县因此获得好收成。然而,庙宇破烂,位置不佳,香客晨夕拜祭不便,于是新喻籍官员--朝散郎、新授邵阳通判萧遵提议重建,由新喻籍进士罗松、李梦熊二人协助拟订方案,僧人智印负责设计、施工。筹划者在开化寺之侧选定庙址(即现在的仰山庙遗址),于同年秋天动工,年底竣工。次年,雕塑彩烩,庙堂飞檐阿桷,蛟龙腾奋,面貌焕然一新。
崇庆寺
崇庆寺原址在新余老县城西门外。2001 年,崇庆寺迁建到仰天岗九龙坡,四周环山,气势灵奇。由道云法师主持重建。通过寺院两序大众及檀越信众全力护持,相继建成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钟楼、鼓楼、客堂、僧寮和海会塔等殿堂。常住僧众达二十余人,寺院僧众除坚持早晚功课、过堂、诵戒、出坡等共修外,还注重自修诵经、念佛、坐香,管理严格,井然有序。为提高僧人素质,崇庆寺连续数年选派青年僧人到福建、广东、新加坡和中国佛学院学习。在搞好寺院各项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参与震灾助学、植树造林等社会公益事业。2005年和2006年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两次莅临崇庆寺,亲书“崇庆寺”并撰楹联:“崇祖训建丛林龙泉新址启佛域;庆盛时立规制古刹重兴叩圣钟”。傍晚时分,彩霞夕照的崇庆寺,山环水绕,茂林修竹,幽深静谥,晚钟隐隐,明月湖畔,碧波荡漾。真可谓“崇岭纳源藏道妙,庆云如盖沐香花。青山万叠常护持,红土千层颂和谐”。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