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弦琴词语释义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1:15:24
无弦琴,这一词语源于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陶靖节传》。原文描述了陶渊明不谙音律,却拥有一张无弦之琴,每逢饮酒聚会,便抚弄一番以抒发其意趣。由此,“无弦琴”便成为了一种象征,寓意闲适归隐的生活态度。
“无弦琴”这一典故在唐代白居易的《夜凉》诗中有所体现:“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弦琴一张。”在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中也有提及:“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琴弦,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琴书佳趣?”清人曹寅的诗作《宋牧仲中丞见招奉和二韵》之一:“中丞独儒雅,示抚无弦琴。”同样引用了这一典故。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对“无弦琴”的偏好与追求,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例如,司空图的诗题《诗题诗句司空图书怀陶令若能兼不饮,无弦琴亦是沽名》中,就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认为即便不饮酒,无弦琴也足以体现其高尚的品格。
在唐代诗人李白的《戏赠郑溧阳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中,以无弦琴为载体,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在《赠崔秋浦三首》中,又以“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来描绘诗人面对明月,以琴为伴,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王昌龄的《赵十四兄见访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中,通过无弦琴与酒的结合,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的欢愉氛围。而白居易的《访陶公旧宅不慕尊有酒,不慕琴无弦》则进一步强调了“无弦琴”作为象征,超越了物质的享受,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与自由。
在陆龟蒙的《奉和袭美夏景冲淡偶作次韵二首》中,通过“无弦琴”与“靖节家”的关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通过“文园会”与“靖节家”的对比,表达了对传统与超脱的思考。
综上所述,“无弦琴”这一词语及其典故,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精神自由与超脱物外的追求,也成为了后世文人表达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的象征。这一词语及其相关诗句,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幅充满诗意与哲理的画面,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与生活哲学。
下一篇
怎样学销售技巧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