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罐罐蒸馍罐罐蒸馍的传说

明朝末年的斜口镇,西张村因馍艺出众而闻名。这个村无论贫富,家家户户都从事卖馍行业,以“富卖馍以求发展,穷卖馍以度日”为生活准则。村子中的张老汉,膝下无子,与老伴仅有一亩薄田。在那饥荒之年,他们试图以卖馍维持生计,但缺钱买粮。此时,地主家的孤儿张三被逐出,张老汉收留了他。张三勤劳能干,用自己的压岁钱帮助老汉做起蒸馍生意。

一次,张老汉在搓面时遇到突发状况,馍面变硬,他匆忙蒸出的馍意外地高大。尽管面不熟,但尝过之后,他和张三都觉得“又酥又香”。在市场上,人们纷纷称赞张老汉的馍,其中一位县官路过,被其美味吸引。尽管初次蒸出的馍颜色不佳,但张老汉灵机一动,用硫黄熏制,使得馍皮洁白如新,宛如鸡蛋,得到了县官的高度赞扬。

无名的蒸馍因县官的喜爱而得名“罐罐儿蒸馍”,这个名字源于卖豆腐脑的路人,他觉得蒸馍的样子像瓦罐装的豆腐脑。县官对其赞不绝口,赐予十两纹银,并要求每月供应。自此,罐罐蒸馍在秦川地区名声大噪,张老汉将其技艺传给了张三,张三也借此富裕起来。为了帮助乡亲们,他将手艺传授给更多人,如今,斜口一带的罐罐蒸馍成为了临潼的特色美食,象征着生活的改善和富裕。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